晁勇一本正经的:“我这两门学问都是实用学问,可以让人更简单的
理事务,更清楚的认识这世界,但是却不能和儒家一样教化世人,虽然儒家有许多不可理喻的事情,但是不可否认他们对世人的教化作用。”
晁盖略一想,便反应过来,惊喜的问:“九天玄女娘娘传授的?”
“恩,这两门学问可以化作生产力,也就是说可以给我们大梁创造更多的财富。但是却不能影响人的jing神世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还是很有必要的。否则不孝,臣不忠,纲常崩坏,我大梁也成了罪人了。”
晁盖:“那以后就是三门学问并行,只是恐怕中科举的人年龄会更大了。”
晁盖:“你的意思是有了这两门学问,也不能断了儒学?”
晁盖听到晁勇解释理,也被勾起好奇心来,问
:“世间万
?你写好了先送来让我看看。”
晁盖也颇有兴趣改天换地,问:“你新设的数学和
理不用重新开科吗?”
晁盖想了想,:“术有专攻自然是好的,只是他们之间也还是要有统属的吧?”
“好,好,你总能给爹惊喜。你若是写这两门学问来,也就和那圣人一般了吧。我大梁江山又能多传承几代。”
晁勇听得晁盖说起这个话,便也顺势
:“如今的知识传承还是有很多缺陷,我最近整理了一些学科,等到天下一统了,便可。”
晁勇准备整理的是数学、理,很多东西都是这个时代没有的,过去的晁勇显然也自创不
来。而且为了更好的推广,晁勇也便
:“父皇英明,正是天上的传承,一门是数学,一门是
理。数学比算术又多一些内容,
理则是研究世间万
的。”
晁勇笑:“科举是要选
能治政的人,又不是选学问
的人。以前用诗赋取士,苏东坡之
便能仗着文才
中,但是让他们
官,却未必能
什么对天下、对百姓有利的事情。到的王安石变法,改用经义策论科举,算是
步很大。我开始整理数学后,也了解了一些科举的事情,这经义也不过是王安石为了统一天下文人思想的东西,和
官也没太大关系,只有时务策是在考校
官的才能。我大梁既然开天辟地,改革也不妨大刀阔斧,减少经义的考校,偏重时务策的考校。这样一来,人们也就不用耗费太多的时光去死记
背那些经义内容和注疏了。”
晁勇想了想,:“不用,科举中不是有明法科吗?”
晁勇:“知州
政事,也可以
辖境内官员,但是平ri的钱粮、断案却是由明法科、明算科
的人掌
,即使知州有异议,也不能直接
手,要向朝廷通报,由朝廷派同一系统的人去
查,或者御史去
查。”
晁盖疑:“为何?”
夺取东京后,大梁便就着宋朝云集的士举行了第一次科举,晁盖自然也了解了科举的一些事情,
:“明法科是考校法令的。”
晁勇想了想,摇:“恐怕比不上那些圣人。”
晁盖自然知自家儿
的本事,武艺方面除了天生神力,并没什么突
的地方,文才方面,虽然从小便请了私塾教授,但是晁勇从小便不
读书,最后也只是能识字读文,要说
学问,那断然不是自家儿
能
到的。
晁勇:“数学已经写好了,回
我给父皇送去。
理刚刚开
,一写好就让父皇过目。”
晁勇:“儿臣倒是觉得应该借科举把天下权利分开,中明法科的可以
断案,中
士的则
政事,再恢复唐朝的明算科,中者可以
钱粮。把天下官员分成三个系统,让他们术有专攻。”
是蔡京、王黼之的士大夫,为了满足个人私yu,搜刮天下。
得天下百姓造反,最后倒霉的还不是赵家。那些士大夫有几个愿意陪宋朝共存亡,若是我们赦免蔡京、王黼之
,他们必然一个不少的归顺我们。”
晁盖:“这个想法不错,既能让他们术业有专攻,又分了知州、总督的权。这些文人也就闹不
什么
了,梁山老兄弟
晁勇想到后世,推翻封建思想的同时也推翻了很多值得传承的文化,造成了德沦丧,世风ri下。即使
质再丰富,jing神文明的缺乏也不可否认,各
破坏人
的事情屡见不鲜。所以后世一再提jing神文明建设。
晁盖:“你说的没错,我最近看了一些史书,无论是以前的大族还是后来的文人,他们都不可信。这些人仗着他们的才学,无论怎么改朝换代,他们都能受到重用,因此也不会对哪个王朝死忠。这些[**]害了江山,一旦见势不妙,
上改换门
,另投新主,保住他们的富贵。好在这几百年读书人越来越多,加上科举制度的推行把大族都打垮了,不过文人终究还是一个小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