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御书房外守候的徐年一见主来,立刻等不及地追问:“皇上决定惩治三王爷了?”他以为主
此番前来面圣就是为了将三王爷定罪,毕竟就算不提昨夜行刺之事,单凭目前搜集的罪证要抓人亦绰绰有余。
听到兄长重提婚之事,赵元琮立刻转移话题“皇上,
下有更加要
的事,因此我无心顾及儿女私情,尽管三皇兄罪证确凿,但臣弟以为单凭他之力不足成事,背后定是有人相助,故还需要些许时日探查清楚。”
“皇上对三皇兄已是仁至义尽。”
“是,臣弟原本是想来和皇上商量要事。”为了掩人耳目,他刻意选在戌时来访,结果竟巧遇行刺之事。
“皇上既看重臣弟,就更不该陷臣弟于不义。”赵元琮意志定的说。
“皇上如今正值盛年,待太长成不是问题。再说,他日太
登基,臣弟也会尽心辅佐。”
多年以来,三王爷赵弘谅对皇位野心已是公开的秘密,尽管不是同母所
,但看在先皇的份上,赵元极对这个三弟是一再容忍,直到
见他毫无收敛之势,才终于不得不命令么弟暗中搜集他的罪证。
赵元琮不否认裴丞相之女确实是少见的天香国,只是贵为王爷的他,
边绝
又何曾少过?单凭容貌,仍不足以让他动心。
“没事,正巧遇到那场混,便将两名逃逸的刺客顺手拿下。”
“弘谅之事朕既然嘱托于你,便知你会有分寸,现在朕在意的是你何时娶亲?”他可不容他再拖延。
“或者,若是你对裴丞相之女不满意,朕也可为你遴选其他大家闺秀,相信满朝文武的闺女定能有你中意之人。”
“原来昨夜刺客之事,你也是这么认为的?”
确认他无恙后,赵元极才放宽心“那么你之所以过来,莫非是朕让你调查之事有了眉目?”
“没受伤吧?”尽管昨夜已从禁卫军统领中确认过,对于唯一的嫡亲手足,赵元极仍是很关心。
“臣弟谢过皇上,但婚事就请皇上无须再挂心。”
“皇上是为了昨夜刺客之事?”赵元琮问。
“难皇上不是这么想?”
不待兄长再往下说,赵元琮已作揖告退。
赵元极一听,终于心急得捺不住“那…就算不是大家闺秀,只要是你属意结亲的对象,朕也可以为你
主。”大不了封对方为郡主,或者要哪个王公大臣收为义女,也就不抵
祖宗规矩了。
赵元极无奈地:“你该明白,在朕心中,你的地位不输太
。”弟兄俩不只
情好,他更
知么弟比起自己及太
都更有能力,因此一直属意将皇位
由他来继承。
“裴丞相秉敦厚,忠君
国,你若能与其女结亲,于你将来定有莫大的助益。”
“听说昨夜你也在场?”
将么弟断然的语气听在耳里,赵元极有而发“或许是朕妇人之仁吧,以你的果决,他日若能由你即位——”
居然能让一国之君说这样的话,赵元琮不难理解兄长真的是急坏了,只可惜他目前确实心无所属。
“待臣弟觅得心仪女,自会向皇上禀报。”
极与赵元琮虽为嫡亲手足,却差了十四岁之多,以致两人互动更似父。
赵元极叹了气“若不是情非得已,朕实在不希望走到这步。”
“但是太尚年幼。”由于他直到而立之年始得一
,所以太
至今也不过十岁而已。
“尚且不急,先随我到大牢。”赵元琮回。
“皇上国事繁忙,就不需要再为臣弟挂心。”
早已明白么弟脾气的赵元极,自然知自己不可能改变他的心意,于是改
:“尽管太
年幼,但大公主也都嫁为人妇,
为皇叔的你,虚长两岁却至今未立妃,教朕如何能不挂心?”
“若是皇上没其他的事情要代,臣弟就先告退了。”
“你叫朕如何能不挂心?仙逝的父皇母后定是跟朕一样日夜盼望着你娶妻生,若不能让你娶位才德兼备的王妃,他日在九泉之下朕有何颜面谒见他们?”
虽然一直以来三皇兄野心,但自己对他的了解仍有不足,总觉得其中还有疏漏,
“是,只是没想到三皇兄已经等不及。”
“臣弟已经说过,太才是储君的不二人选。”赵元琮斩钉截铁地打断兄长未完的话。
当朝丞相的为人赵元琮虽然认同,却不以为这跟结亲之事能混为一谈“裴丞相女心切固然可掬,但婚姻大事不容勉
。”
赵元极又何尝听不他的婉转拒绝,就是因为知
勉
不来这唯一的胞弟,才会让他的亲事延宕至今迟迟没有着落。
同样的说词赵元极已经听了好些年,因此:“裴丞相之女容貌
众,早已过了论及婚嫁之年却依然待字闺中,对你可说是痴心一片。况且裴丞相也曾多次主动向朕提起结亲一事,加上他是太
的亲舅,若能亲上加亲,自是再好不过。”
“元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