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丹师爷倍惊奇的是,雁来鸿面对这些召集而来的木匠、革匠、工事包商及布坊掌柜时,态度恭和有礼,认真恳切地请托他们帮忙。
这件事只是个开端,犹如投石后所产生的涟漪,首波涟漪未静,第二波涟漪已至。
“大人您多礼了,小人承受不起呀!”他这一揖可惊煞了众人,布坊掌柜先行起,其他人亦随之还礼。“何况这的确是造福地方之事,我们有幸参与,还得
谢大人。”
“待我查查…是了,那是上个月县南老胡同里周老汉病逝后所留下的遗。由于他无亲无故,县衙替他办丧事,他的遗
便收
仓库里,包括那些竹材。”
“怎么会有这东西?”何吏官看向负责记录县志的林主簿,问
。
只是,他们依然不解雁来鸿清这些杂
的个中原因。
雁来鸿滔滔不绝,丹师爷只是呆愣地半张着嘴听着,最后猛然回神。
“本官知这些事会增加各位额外的负担,而且县衙给不
太多的工钱,但这些工事真的能造福白
县,本官仍希望各位能助一臂之力。”说着,雁来鸿从座位上起
,朝众人
一揖。
“本官想请他们帮忙,理一下之前仓库清
来的东西。”
而那些文字记载的事,件件风不相及,或许是注记县北某座便桥在三十年前搭建,或是县东大圳边有十多家贫
,又或者是
市饲厩的使用情况。
“一些铁杉木材、革、布料,比较特别的是几捆竹材。”
了,雁来鸿还要求林主簿送上往年的县志,在理日常公务之余便不停翻阅,还不时提笔在上
留下眉批,事后,丹师爷在整理他翻阅过后的县志,发现每隔几页便有一笔新添的眉批——说是眉批也不太对,而是在某段文字旁以朱砂笔标注,时而一
、两
,偶尔会以三
作记号。
“能的可多了,好比那些陈年布匹,只需稍加
理,再由布坊
制成衣裳,便可分送给县东的贫
,让他们过冬时御寒;
市饲厩所使用的鞍鞯辔
已经在年初有磨损的情况,正好请革匠以清
来的
革制作新的
;县北的便桥年久失修,有修建的必要,那些铁杉与竹材便可派得上用场。不过,这还是得
由木匠和工事包商定夺才行…”
直到雁来鸿一脸认真地召来丹师爷,请他帮忙时,谜底才终于揭晓。
“大人是说,要我去将县里的木匠、革匠与工事包商、布坊掌柜都找来?”丹师爷不确定地再重复一遍,见雁来鸿颔首,才不解地问:“大人是想什么呢?”
“那里是有些什么?”丘捕
问
,前一夜因彻夜逮捕窃贼而未休息的双
布满血丝。
“正是。”雁来鸿颔首,见丹师爷仍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不禁问:“这样的安排不好吗?”
接着,雁来鸿要
“说真的,我真不明白这位雁大人在什么。”私底下,丹师爷与其他共事多年的同僚谈论着雁来鸿。“他为何要我差人去清
仓库里那些杂
?里
本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不是不好。”丹师爷直摇。“而是从来没人想过可以这么
。”
“原来如此。”丹师爷颔首,众人亦明白了。
过去,他们总是任凭那些杂经年累月囤放在仓库里,直到腐败、朽坏,再将之丢弃,从来没有人想过要把那些
品拿
来加以使用,而且用得如此适得其所。
这个回答教丹师爷更惊讶了。“那些杂是能
些什么呢?”
“大人近来就是忙着打这些事吗?您清
仓库里的杂
,又翻阅县志,便是准备将这些布匹制衣送贫
,
革制新
,木材、竹材用以修桥?”丹师爷终于明白雁来鸿在计划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