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丛林饭似山,钵孟到任君餐;
四、家
家:外表形式上剃光了
,穿着圆领方袍,是真的
家了;内心也非常清净,脱离家
,一心一意地
学佛,用功办
,这就是真正一个
家人,称为
家
家,
家,本来就应该
到这一
。
勤息两个字,把它分开说明白一,勤,是勤修戒定慧;息,是息灭贪 痴。在积极方面,我们要用功,每天很
地去修持戒定慧三学;在消极方面,我们要消灭内心贪 痴
的烦恼。能够修持戒定慧,息灭贪 痴,就是真正的沙门了。
沙门,在佛经里面有好多好多的类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里面,以“四料简”的裁,对
家说了四句话:
以上是莲池大师对家的分类。
这是什么意思呢?莲池大师把家分成为四
:
朝的顺治皇帝,曾经作了一首赞叹家人的诗:
要知,世间的一切法(我们
睛所看到的东西,佛教称为法),从何而来?佛经说:“一切唯心造。”“万法唯识。”可见心是个王,我们必须了解这个王。“达本”,达,就是了达,或者通达,就是有所了解。本,指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为什么要
家?主要的是对自己本心的源
,对自己本来的面目,要有所认识。总而言之,就是对我们的本
、真如佛
要有所了解。
在家在家,家在家;
“识心达本”,识,就是认识,是个动词,假使名词的话,叫心意识,好象
识、耳识、鼻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都是名词,这里是认识的识,对我们的心、本
,应该有所认识。
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
三、在家家:虽然外表没有剃光
,
上也未曾穿僧服,但是心心念念地想
家。佛教里面最有名的维
居士,就是一位典型人
,他虽然是位居士,实在是位大菩萨,他是在家
里面过
家生活的,所以在座诸位,假使能够在家
里面,诚心奉佛,严持戒律,过
家人的生活,在家里面也就等于
家,这真是太伟大了。
一、在家在家:就是你们在座的诸位,在家
,心心念念的,也是家,时时离不了家。现在你们坐在这儿听经,可是还是想到家里儿
有没有吃饭,会不会跑到那儿去了?但是,有一首
行歌曲叫“今天不回家”,有些人的的确确“今天不回家”,实在是要不得。
父亲,
母亲的,应该每天晚上都回家才好,要知
,既然是“在家在家”,
一个在家人,一定要负起照顾家
的责任。
讲到沙门,沙门是什么意思呢?在印度,不单是佛教的家人叫沙门,在当时的婆罗门教,以及其他九十六
外
,只要是宗教师,都称为沙门。不过,释迦牟尼佛的弟
,是“释
沙门”,也就是所有的比丘,叫沙门,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勤息”
这就是说天下所有的大丛林,大寺庙里面的饭,太多太多了,象南海普陀山的千人锅,一个大锅饭,是煮给成千位家人在那里吃的,意思就是你只要
了家,走遍天下,吃饭都不成问题的。你只要有一个钵和一个放
的瓶
,穿上了袈裟,走尽天下,每个寺庙你都可以挂单和吃饭的,看看,多方便啊!你们
门,到那儿都要住旅馆,可是在大陆上,
家人无论跑到那个庙,那个庙都有饭给他吃的。啊!我认为
皇帝,虽然富有四海,拥有黄金
玉那些贵重的东西,但这些在我(顺治皇帝)的
里,都不是贵重的,最贵重的是这件披在
上的袈裟,那是最困难,不容易披上的。
二、家在家:这是正式
了家,人虽然住在寺庙里面,穿着圆领方袍的僧服,过着
家人的生活,可是心却是放在俗家里面,常常想到家
;或者专门经营世俗事业,甚至于
买卖,与世人争利;或者行动举止,与俗人无异,这样的
家,只是外表
家,内心并没有
家,实在没有多大意义。
“解无为法”,无为法是对有为法而说的,有为法,有所作为,所以是无常的,无为法,无所作为,如如不动的,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永远永远不会改变的,叫无为法,说得明白一,就是真如、佛
,所以经文说:“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我们辞别了亲人,
了家。
了家并不是吃饱睡觉,无所事事的,而是要修行用功,寻找自己本心的源
,我们本来的面目要把它认识清楚,把无为法,我们的真如佛
找
来,能够
到这一
,就是一个沙门,一个真正的
家人。
在家家,
家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