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割佛说四十二章经去贪(2/4)

割佛说四十二章经去贪(2/4)

因此,佛法讲,我们所有的财富,不一定永远属于我们所有。

三、盗匪:尤其是现在,治安很差,我们好好地在路上行走,突然黄金首饰被抢去了,有的时候,手表也被抢走了,这还算好,要是他来敲门,着闯屋里,把你的财搜刮一空,或者有的时候,你有钱,他就追踪钉住你,伺机下手把你绑票,于是大开狮,向你勒索,看你是要钱还是要命?为了保命,你仅有的几百万也要付给他,不然,被撕票可就惨了。这情形,菲律滨,其他各国都有。所以,盗匪对我们的钱财,也有他的一份,他也是五家之一。

洋,农作、房舍、货都遭受破坏,财所遭受的损失,难以计数。这样一来,资财还是你的吗?

“取足”,家人所取得来的,应

那末,你们会说:“佛陀既然制订家人必须去托钵乞,你师父都没有这样啊!”这个,你们必须知,佛法是不离世间法的,在印度、南传佛教国家,社会上有供养沙门的习俗,当然可以托钵,可是中国唐朝百丈祖师,他把这个制度改了一下,因为中国的风土环境,跟南传佛教国家不一样。比如说南传家人吃荤的,中国家人却是素,是什么原因呢?南传的家人,完全靠施主供养,施主煮了荤的供养你,你必须接受。而中国的家人,在寺里面自炊,所以素,完全合乎国家的环境,风土人情,因此,乞的制度,在中国并没有实行。

释迦牟尼佛告诫大家:家的比丘也好,在家的信徒也好,对钱财要看得开,看得破,放得下,能够有舍心,多行善事,多布施,唯有布施功德,才不会被这五家抢走。本经说“去世资财”,就是一个沙门,必须把世间的资财富完全去除了占有。当然财富有财富的用途,用得当,当然是好的,用不当的话,就变成毒蛇了,这一不得不小心啊!

“乞求取足”,乞求,就是了家以后,家人是要沿门托钵维持生活的,这在古印度的修行人,就已经是一习俗了,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以后,也沿用了这习惯,订为制度,时至今日,在印度,或者在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南传佛教,依然保存了这制度,当你们到泰国去旅行,就会看到,天才刚刚亮,就有好多穿黄衣的家人拿着钵,在路旁接受人家的供养。

五、不肖父母的,辛辛苦苦地营谋,得来的血汗钱,总是把它蓄存起来,舍不得费,尤其是中国人,往往为下一代着想,千方百计,吃尽了苦,都要赚一钱,兴置产业留给孙。但是,如果不幸生了一个不肖,他才不会贴父母的苦心经营,只是坐享其成地吃喝玩乐,大肆挥霍才痛快哩!真是个讨债鬼。所以,有的时候,父母的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积存下来的钱,被儿跑到“贼船”(赌场)去,一夜之间把整个家产都输光了,这是我们常常所听到和见到的。

二、火灾:这灾害,比灾更为可怕,自己家里意外失火了,或者邻居发生火灾,被蔓延波及,往往一把无情火,把房屋、财烧得光,又没有保险,本来很富有的,顿时成为无家可归了。这是不是很苦?可见,我们的财富是靠不住的。

这里,我顺便再告诉大家:百丈禅师在中国倡建丛林,订了中国佛教的制度──农禅制,他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你要吃饭,就得耕,自其力,这就是他倡导的农禅制度。

四、恶王:关于王,古代有时候王,很仁慈的国王,民如,政治清明,真是太平盛世。可是,一旦恶王执政,把人民看得非常不值钱,他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往往倒行逆施,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你的家产没收。现在不好的国家领袖也是如此,看到你所拥有的企业兴旺,就生起了觊觎之心,他也要有一份,你为了避免麻烦,只好给了他份。可见无论古代也好,现代也好,一个国家元首要是不讲人,而只钱财的话,老百姓一定会受灾殃的,所以,恶王也是五家之一,他可以任意抢夺我们的钱财。

【1】【2】【3】【4】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