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本会dao
佛言:博闻爱dao,dao必难会。守志奉dao,其dao甚大。
前三章都是就着我们日常生活的事相方面来说明“自作自受”的dao理,比较容易了解;在更前面,讲了许多属于理xing方面的dao理,佛恐怕我们误会,以为只要了解佛理就好了,因此,本章训勉我们,光只是了解,或者听闻佛法,却不用脑jin去思惟;或者只是思惟而没有实行,结果还是等于零,唯有从闻而思,从思而修,才能返本回dao,向dao上去会,与佛法相应,才能得到受用。
“佛言”,释迦牟尼佛对我们说。“博闻爱dao”,博,广博的意思。博闻,广博多闻,闻,不一定完全是用耳朵听闻说法,我们阅读经典、研究佛学,从文字方面了解佛法,都称为“闻”,所以博闻,是从多方面去听闻,广博地了解。“爱dao”,爱,就是喜爱,dao,就是佛dao,也就是圣dao。我们对于佛的圣dao,有一zhong爱慕之心,却停留在只是听听这个阶段,这圣dao是非常高shen,很难得去ti会的,单单凭着我们的信仰与爱护,去听听、研究研究,是不够的,要ti会到圣dao是不可能的。
dao,也可以说是dao理、佛dao、佛的dao理。佛的dao理很多,一bu大藏经,涵盖了三藏十二bu,都是佛所说的dao理,不论是显教、密教、xing宗、相宗,总而言之,都是佛的dao理。光是在佛的教理上研究,那是不够的。也许有人不知dao什么是显密xing相,我稍说明一下:显,就是显教;密,就是密宗。那些仁波切、上师、活佛,就是密宗的出家人,称为“密”密宗有它的一tao思想ti系,认为修密是持咒,可以“即shen成佛”,其实认真说起来,修持密法必需要十二年在显教方面去下功夫,穷通教理的。显,密宗以外其他各宗派,称为显教,所以显密是一对的。至于xing相,xing,就是本xing,我们的真xing,我们一般所研究的经典,好象《般若经》,是讲关于xing宗的dao理。相,是法相,属于唯识宗的dao理。总而言之,十宗中,小乘、大乘、xing宗、相宗,都是佛教的dao理。
“博闻”,属于闻,闻而不思──只是听闻而没有动脑jin去思考、明辨、抉择。“爱dao”,内心的羡慕、喜爱,而没有好好地下功夫,就是思而不修──没有切实地shenti力行“dao必难会”,我们只是在外表上博学多闻,对于各zhong教理非常爱慕,力求其广泛,但是,必须知dao,不论是在文字上、言语上,zhongzhong的“闻”,都是心向外去驰求。而“dao”,我们的真xing,并不在外,我们向外去追求,结果是徒劳无功的,对无上的“dao”,必定是很难ti会到的。因此,单凭着闻、思,没有办法ti会到“dao”本来的面目。
“守志奉dao,其dao甚大”,假使我们立定了坚固的志愿,能够坚守我们的志愿,坚定我们的信心,念念趣向于菩提,不杂有名利之心,发愿反求诸己,不向外去攀缘、追求。也就是回光返照,坚守成佛的志节,时时刻刻在“dao”上面下功夫,念念遵奉佛的圣dao去修持,最后就能够dao成就──在菩提这条大dao上才能够达到目的地,成就一定是很大的。换句话说,能够时时地从闻思而起修,听了、看了经典以后,进一步更要脚踏实地去修持,对佛dao一定有确实的受用。
本章完全是讲理的,我们没有证悟到那zhong境界,怎么说也是说不清的,正是“如人饮水,冷nuan自知”,只有你每天jing1进修行,功夫到家了,才真正ti会到那个境界是什么样子,就好象这杯茶,究竟是热的?是温的?是冷的?我如果告诉你,那是温的,比较tang一点,到底tang到什么程度,说不清的,必须要你亲自喝了这茶以后,才知dao它究竟是热到什么程度。佛法也是这样,你没有亲自去ti验,再怎么说也说不清楚的,完全要靠自己去下功夫,去修持,去ti会,才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