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慈禧太后,亦已到了传晚膳的时刻,应该在那里伺候照料,也不容他在这里多作逗留。可是他居然抛开一切,留了下来,自告奋勇地执持侍膳的差使。
赏赐的喜膳是由位在养心殿以南,军机处以北的御膳房所备办。名为一桌,其实不止一桌,一共是大小七桌,另加十来个朱漆食盒,由一队穿戴整齐的太监抬着、捧着,从西二长街经崇禧门,入翊坤门,安设在翊坤宫正殿。李莲英套上白布袖头,亲自动手摆设菜肴,等一切妥帖,方始来请瑾嫔和珍嫔入座。
入殿一看,才领略到所谓“天家富贵”说“食前方丈”还是浅乎言之。摆设在两张大长方桌上的菜肴,起码也有五六十样,食具是一式朱红字细瓷的加盖海碗,或者直径近尺的大盘。盘碗中都有一块银牌,这是为了防毒而设,如果食物中下了毒,银牌一沾这些食物就会发黑。
除此以外,还有四张小膳桌,分别置放点心、小菜、火锅与粥膳。饭不准叫饭而叫“膳”吃不准称吃而称“进”所以吃饭叫“进膳”
“请两位主子进用喜膳!”李莲英接着便喊:“打碗盖!”
于是由王得寿领头动手,四五个太监很快地将碗盖一起取下,放在一个大木盒中拿走。瑾珍姊妹俩东西并坐,随即便有宫女递上沉甸甸金镶牙筷,同时视她们姊妹俩眼光所到之处,报着菜名。
这种吃饭的方式,在瑾珍姊妹是梦想不到的。尤其是珍嫔,在那么多人注视之下,真个举箸踌躇,食不下咽。而想到神庙上供的情形,又不免忍俊不禁,差一点笑出声来。
“老佛爷的赏赐,”谨慎持重的瑾嫔向她妹妹说,”多吃一点儿。”
这一来,珍嫔不得不努力加餐,只是膳食实在太丰富了,就算浅尝辄止,也尝不到三分之一,便觉得胀饱无比,而进膳的时间,却整整花了一个钟头。
等她们漱过口下座,李莲英才请安告辞,接着,宫门便下钥了。
“这么早就关门上锁,”珍嫔问王得寿“晚上就不能到那里串串门子?”
“是!规矩这样。”王得寿答说“宫里跟外面不一样,都是半夜里起身,所以歇得也早。”
“万一,万一有什么意外呢?”珍嫔问道:“譬如象上个月,太和门走火?”
“那…。”王得寿很老实,不知何以为答,迟疑了好半天才说了一句“那时候,敬事房总管会来通知该怎么办!”
“敬事房总管是李莲英吗?”
“不是。可是他的权柄大,敬事房总管也得听他的。”
“喔,还有呢?”珍嫔问道“还有那些人是掌权的?”
这“那些人”自是指太监而言,王得寿便屈着手指数道:“李莲英下来就得数崔玉贵,是二总管,再下来是硬刘…。”
“怎么叫硬刘?”
“他的脾气很硬,有时候连老佛爷都让他一两分,所以叫他硬刘,只有李莲英管他叫小刘。他年纪很轻,可是念过书,常常看《申报》,老佛爷有时候要跟人谈谈时事,只有硬刘能够对付得下来。”
“原来如此。”珍嫔又问:“皇上跟前呢?得宠的是谁?”
“万岁爷跟前,没有什么特别得宠的。不过,”王得寿回头看了一下,放低了声音“有个人,主子可得稍微留点儿神。”
看他这种唯恐隔墙有耳的戒备神态,珍嫔倒吃了一惊,睁大了眼问:“谁啊?”
“是乾清宫的首领太监,姓王,名叫王香,大家都叫他香王。他是…。”
王得寿突然顿住,脸上的表情很奇怪,恐惧与失悔交杂,显然是发觉自己失言,不敢再往下说了。
珍嫔当然不肯默尔以息“你怎么不说完?”她追问着。
“奴才是瞎说。”王得寿陪着笑“主子别把奴才的话记在心上。”
“不要紧,你尽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