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将纸片移到徐用仪面前。
“大致是肝病。”徐用仪问吴翻译“吕公使要打听得这么清楚,是为什么?”
“我想他总有道理。”吴翻译问道:“徐大人这话,要不要译给他听?”
“不必!且听他说。”
吕班说的是:“肝脏有病的人,容易动怒。皇帝生这种病,在他左右的人,常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实在是件很不幸的事。”
“是的。不过皇上赋性仁慈,倒未听到有什么处罚左右的情形。”
“那很好!”吕班停了一下说“上谕中要求大家保荐医师。敝国有几位在华传教的神甫,精通医道,我想举荐两位,为皇帝诊治,以敦两国交谊。”
徐用仪听完译语,吃惊不小,急急答说:“多谢贵公使关爱,本大臣先代表敝国致谢。不过,荐医一事,本大臣必须请旨办理。此时不能作任何切实的答复,请原谅。”
吕班对于他的回答,并无不满的表示,只问:“什么时候可以得到答复?”
“大概要两三天。”徐用仪说“此事自须慎重,要问问御医,也还要垂询大臣。两三天是最快的了。”
“那么,我准定三天以后,来听回音。”
说完,吕班随即告辞。徐用仪送客出门,刚回来还未坐定,又有通报:英国公使窦纳乐爵士来访。
这次是由英国股的章京,江苏太仓籍的唐文治作笔录。见了面,窘纳乐首先向徐用仪道贺,接着便取出一封信来,随带的郑翻译说:“窦公使这封信是给李中堂的,请总理衙门转交。”
“既是致李中堂的信,何以不直接送到贤良寺去?”
“窦公使的意思是,李中堂虽已退出总理衙门,但英国仍愿以李中堂为交涉的对手,当他仍旧在总理衙门。”
“噢!”徐用仪颇为不快,但不便发作,忍气吞声地说:
“好吧!我派人转送就是。”
等郑翻译转告以后,会谈本该结束了,谁知窦纳乐还有一番话:“信中表达了英国的一种意愿,希望李相能设法营救张大臣。”
张大臣当然是指张荫桓。徐用仪心中冷笑,张荫桓虽得李鸿章的提拔,但交谊不终,李鸿章未见得肯营救张荫桓。而况,李鸿章正在倒霉的时候,这几天方兴未艾的一场大波澜,他能避免卷入漩涡,已是万幸,何敢多事,自讨没趣?窦纳乐其人骄狂可恶,让他撞木钟去!
因此,他冷冷地答说:“知道了!我会转告李中堂。”
“不光是转告李相,还希望贵大臣转告执政者,保全张大臣,对于促进中英邦交,很有帮助。”
这又是使徐用仪无奈之事,唯有这样答复:“我会转陈庆王。”
等窦纳乐一告辞,徐用仪立即吩咐套车,带着汪大燮、唐文治所作的两份笔录,直趋庆王府。
“王爷,”徐用仪说“下诏求医那道上谕真不该下的!惹得洋人插手干预,麻烦很大。请王爷看这份笔录。”庆王一面看,一面皱眉,看完说道:“人家也是一片好意,似乎未便峻拒。这件事,你有什么好主意?”
“现在都得看慈圣的意思,谁也不敢胡乱出主意。我看,王爷不妨跟王、廖、裕三公谈一谈。”
“我也是这样想,且等明天跟他们谈了再说。”
王文韶、廖寿恒、裕禄都以军机大臣而兼总理大臣,所以庆王要找他们谈公事,最简捷的办法是亲到军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