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少年行》,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古代诗人一般以此题咏少年壮志,以抒发其慷慨激昂之情。李白的《少年行》,一组两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一首。这两首《少年行》,皆沿用乐府旧题,以寥寥数语勾勒了豪侠少年的形象,摹写了其个性特征。
游侠篇
晋·张华
【原文】
翩翩四公子①,浊世称贤明。龙虎方交争,七国②并抗衡。食客三千余,门下多豪英。游说朝夕至,辩士自纵横③。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④。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窥兵⑤。赵胜⑥南诅⑦楚,乃与毛遂行。黄歇⑧北适秦,太子还入荆⑨。美哉游侠士,何以尚四卿。我则异于是,好古师老、彭⑩。
【注释】
①四公子:指战国时期的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②七国:指战国七雄。③纵横:指无拘无束地施展自己的才能。④“孟尝”两句:指孟尝君出函谷关,依靠门客学鸡叫,才得以顺利通过。⑤“信陵”两句:指信陵君救赵国后,留居赵国,后秦攻打魏国,魏王召信陵君回来,秦兵不再敢伐魏。⑥赵胜:即平原君。⑦诅:以福祸之言在神前相约定。⑧黄歇:指春申君。⑨荆:楚国别名。⑩老、彭:老子、彭祖。
【译文】
风度翩翩的战国四公子,在那个战乱的时代成就了自己的贤达之名。那时龙争虎斗,战国七雄相互抗衡。但他们之所以成就自己的万古美名,多是依靠他们招徕的门下食客。孟尝君出函谷关,依靠门客学鸡叫,才得以顺利通过。信陵君救赵国后,留居赵国,后秦攻打魏国,魏王召信陵君回来,秦兵不再敢伐魏。秦兵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平原君到楚地求救,靠毛遂说服了楚王,楚国才出兵相救。春申君曾经游说秦王,才使楚国太子得以还楚。游侠之士真是贤明,但他们为什么反而要崇尚四公子呢?我则与那些游侠士不同,我喜好古人,以老子、彭祖为师。
【赏析】
张华的诗风表现了由魏到晋的过渡。他的《游侠篇》模仿曹植的《名都篇》,诗中赞赏游侠之士和战国四公子的贤明。
同声歌
汉·张衡
【原文】
邂逅承际会①,得充②君后房③。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④。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绸缪⑤主中馈⑥,奉礼助蒸尝⑦。思为苑蒻⑧席,在下蔽匡床⑨。愿为罗衾帱⑩,在上卫风霜。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重户结金扃,高下华灯光。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众夫希所见,天老教轩皇。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注释】
①际会:机遇。②得充:能够。③后房:妻子。④探汤:把手伸进滚开的水中,这里比喻诫惧之意。⑤绸缪:系好衣服的带结。比喻整顿好仪表。⑥主中馈:主管厨中飨客的菜肴。⑦蒸尝:祭祀。冬天祭祀叫蒸,秋天祭祀叫尝。⑧苑蒻(ruò):细嫩的蒲草,可以做成席子。⑨匡床:方正安适的床。⑩罗衾帱:绸做的被子。帱,床帐。鞮(dī):古代一种皮制的鞋。狄香:外国来的香料。素女:天上的仙女。天老:皇帝的辅臣。轩皇:指黄帝。
【译文】
女子和男子的故事始于一次邂逅,因为这样的机会,有幸成为他的妻室。虽然与丈夫感情很好,但毕竟是新妇,在丈夫家中仍不免有诫惧之心。但她还是决定尽力扮演好她在家庭中的角色,她愿意成为男方家族的一员,获得正式地位。整顿好仪表去主管厨中飨客的菜肴,并主持冬秋的祭祀。夜晚来临,重重门户次第关闭,她进入了自己和丈夫的新房。她很贤惠地把枕席清扫干净,并用狄香为丈夫熏鞋。之后解衣就寝,按规定的样式为丈夫整顿床铺。出嫁之后,再不能像以往那样任性,天上的仙女仪态端庄,她要以仙女为师,并像天老辅助黄帝那样,辅助自己的丈夫,做好家里的事。遇到了满意的夫君,如此幸福,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乐,一辈子也忘不了和丈夫共度的时光。
【赏析】
“同声歌”有“同声相应”之意。这首诗写女子自幸得嫁给令她满意的丈夫,表示愿意尽妇职,希望能够与丈夫长久恩爱。
侠客行
唐·李白
【原文】
赵客①缦胡缨②,吴钩③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④如流星。十步杀一人⑤,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⑥。三杯吐然诺⑦,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⑧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⑨,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⑩?
【注释】
①赵客:战国时燕赵一带多出侠士,所以后人称侠客一类的人物为燕赵之士。②缦胡缨:一种没有纹理的粗制帽带。③吴钩:指利剑宝刀。④飒沓:群飞的样子。这里指马行疾速。⑤十步杀一人:形容刀剑疾快。这里用的是典故。源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⑥“将炙”两句:用的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炙,用火烤的肉。啖,食用,吃。持觞,举杯同饮。⑦然诺:许诺。⑧眼花耳热:形容酒酣时的形态。⑨二壮士:指朱亥和侯嬴。⑩“谁能”两句:这两句话用的是西汉末年著名词赋家扬雄的典故。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校勘经典,对《太玄经》有很深的研究。书阁下,代指扬名后世,丹青留名。
【译文】
燕赵一带多出侠士,他们身佩宝刀,身骑白马,利剑明亮逼人,白马疾飞像天上的流星。侠士的宝剑锋利无比,剑术高超,所向无敌,在十步之内就能结束别人的性命;侠士身下的白马日行千里,千里漫长的路途也阻留不住他们前进飞驰的脚步。然而,他们功成身退,不愿示恩于人,等事情办完之后,他们便拂身而去,远离红尘。这些侠士堪与战国时期的信陵君相比,他们尚侠好士,膝前横剑,志气威猛。信陵君爱士、重士、敬士,与朱亥和侯嬴啖肉共食,举杯同饮。朱、侯二人豪爽重义,适逢知己,三杯酒觞之间,便立定了为信陵君效命,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他们二人的豪爽和一诺千金,感动了时人,感动了苍天,天空中呈现出白虹。朱亥槌杀晋鄙,壮举雄风,一时震动了赵国邯郸。朱、侯二人一诺千金、愿为知己者死的豪侠精神,千古传诵,万古不朽,他们的侠肝义胆、铮铮铁骨将永远垂照大梁都城。万年之后,究竟谁能彪炳史册、垂名千古呢?是老于《太玄经》的扬雄这样的儒生吗?
【赏析】
《侠客行》,属于乐府《杂曲歌辞》。在李白这首诗之前,没有以“侠客行”名篇的诗作。同类题材的诗多见于《汉书·游侠传》,以“游侠篇”或“游侠行”为名。李白这首诗用的是乐府体制吟咏传统的游侠题材。李白所吟咏的侠客,是慷慨悲歌、行侠仗义的勇士。李白借这首诗表达他豪猛的壮志,以及期望立功边塞的决心。
游子吟
唐·孟郊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①心,报得三春晖②。
【注释】
①寸草:小草,比喻游子。②三春晖:春天的阳光,这里比喻母亲。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她忙着把衣服缝得严严实实,担心孩子一走很久才会回来。谁能明白母亲无私的爱?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秦女休行
唐·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