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帖木儿说“:吕祭酒之言也有对的,但不应在庙堂之上大声厉色。”事后监察御史得到皇帝的暗示,弹劾思诚狂妄,夺其诰命和所赐玉带,又调任行省左丞,派遣太医院宣使秦初立即到他的家中强迫成行。秦初不遗余力地窘辱他,思诚并不害怕。给参议龚伯遂留信说“:去年许可用为河南左丞,今年吕思诚为湖广左丞,世道如此,足下能不动心么?”
到达武昌城下,对诸将说:“贼人据城与各位相持很久,必然不知道我为此而来,出其不意,可以进城。”就开始入城,诸将不得已,跟随其后,竟然未经战斗而进城。问其原故,因为贼仓猝无准备,都被惊走。思诚于是召军民开会,告诉他们说“:贼走了,向我们表明他们弱,估计还将再来。”于是发号令,戒备职事,修器械,整城郭,整顿军队,先考虑守城,再计划出征。苗军横暴,侵犯侮辱行省长官,思诚厉声厉色申斥说:“你们能杀吕左丞么?”从此苗军不敢再来。未过几天,召还京师,复任中书左丞。思诚走了两天,城再陷。思诚转任光禄大夫、大司农。于至正十七年(1357)三月十七日病逝,终年六十五岁。
思诚气质持重,素以刚直闻名,不为势利所屈服。曾三任祭酒,一贯效法许衡,随从的后生,后来大多成为名士。曾批评古书注释太繁,而魏了翁删后又太简,准备取古注中一部分编成书,可惜这事没有做完。有文集若干卷,《两汉通纪》若干卷。谥号忠肃。
汪泽民字叔志,徽之婺源州人,宋端明殿学士藻之七世孙。年少时敏捷聪悟,家境贫困而能刻苦学习,长大后通晓各种经书。延祐初年(1314),以《春秋》中乡贡,礼部会试则落第,授宁国路儒学正。五年,登进士及第,授承事郎、同知岳州路平江州事。因母亲年高八十,上书愿降所授之官一或二等,到离家乡近处做官,以便奉养母亲,未允。只得南归把母亲接来一起去上任。州民李氏,极富,其弟死,妻誓不改嫁,兄贪其财,唆使族人诬蔑弟媳通奸,这案判定后泽民才到任,他察知其冤,为之昭雪。适逢朝廷征江南包银,府行文书给泽民,要他办理,泽民设法,既不侵扰百姓,又把这事办成。
不久迁南安路总管府推官。镇守万户朵儿赤,仗势欺侮官府,郡吏王甲,殴伤属县长官,还到郡控诉,同僚畏朵儿赤,托故不管,只有泽民捕甲,关进监狱。朵儿赤贿赂巡按御史,受理王甲的家人控诉,释放王甲。泽民正色与他辩论,御史惭愧失色,夜间竟走了,终于办了王甲的罪。潮州府判官钱珍,以奸淫事杀推官梁楫,牵连广东廉访副使刘安仁,株连二百多人,省府官中有六次委官审问,都顾忌拖延,不能弄清,又行文泽民审问,判了钱珍的罪,人服其英明。
调任信州路总管府推官。母丧,孝满,授平江路总管府推官。有个叫净广的僧人,与另一僧有怨恨,久不往来,一天,他邀净广饮酒,广的弟子急于得到师傅之财,同时又苦于师傅的杖刑,于是暗中前往将净广杀死,第二天报官,邀广饮酒的僧人经不住拷打而被迫招供。经多次审问,供词不变,结案待报。泽民取行凶刀察看,刀上有铁工姓名,召工询问,是弟子的刀,一问就吐露了实情,人们吃惊以为他是神。
调济宁路兖州知州。孔子之后,袭封衍圣公,官阶三品。泽民认为应提升其品秩,以表示褒崇宣圣之意,朝廷议后同意。至正三年(1343)朝廷修《辽史》、《金史》、《宋史》,召泽民赴任,授予国子司业,参与修史。书成,调迁集贤直学士,官阶为大中大夫。不到两个月,就上书告老回乡,大学士和尚说:“集贤、翰林,实际是养老尊贤之地,先生为何要这么快就走;望少留,以符合皇上之意。”泽民说“:以贫穷寒士叨光获三品之荣,志愿已足。”就以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辞官退隐。回到家乡以后与学生、好友往来游乐,超脱像忘了世事。
十五年,蕲黄反元义军陷落徽州,当时泽民居住宣州。不久义军进攻宣州,江东廉访使道童访泽民,求得守城御敌之计,城得安全。第二年,长枪军琐南班等叛变,来劫城,有人劝泽民离开这儿。泽民说“:我虽无官职,曾受到国家厚恩,临危怕死,非臣子之节操。”留下未走,凡是战斗的谋划,大多是泽民参与决策,累败敌兵。后来敌兵增多,城陷,泽民被捉,要他降,他大骂不屈,于是遇害,终年七十岁。朝廷闻知,赠资善大夫、江浙行中书省左丞,追封谯国郡公,谥号文节。
干文传字寿道,平江人。祖父干宗显,是宋朝承信郎。父亲干雷龙,是乡贡进士。宗显的祖辈以武弁入官,而尽力教其子以文代武,所以雷龙是两次中举的进士,宋亡,未能做官。待生文传,于是取今天之名,以示期望。
文传幼年就好学,十岁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已有较好的声誉,吴及金坛两县县学教谕、饶州慈湖书院山长都推举任用他。仁宗下诏实行科举,文传登延祐二年(1315)乙科进士第一,授同知昌国州事,后迁长州、乌程两县县尹,升婺源、吴江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