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称赞他。出入台省二十年,始终无任何疵点,是当时著名公卿。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祐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数已上报,刑部的使者未通知,不可处决。苗说:“假如使者有疑问,由我负责。”知州只得同意,而使者来看看档案就走了。这年饥荒,呈报郡府,没有答复,不久其他邑也告急,郡府遣苗到户部请求救济,户部为难,苗伏于中书堂下,拿出糠饼说:“济宁百姓都吃这个,何况连这种饼子也吃不到的还多得很,难道见死不救么?”说完泪下,宰臣恍然大悟,凡受灾的都得到赈济。有五百担陈腐的官粟,借给百姓,秋熟时偿还。秋熟时,郡里要求偿还很急,户部的使者怪罪知州,苗说:“官粟实际是我借出去的,现在百姓饥饿不能偿还,苗请求代还。”使者也就不再责备了。单州税粮,每年都要运送到馆陶仓库,距单州五百余里,百姓肩挑背驮,非常之苦,直至春季,还不能运完。这年秋季,馆陶丰收,苗提前让百姓在仓库近处买下粮食,十月初,仓库券已到,民力节省十分之五。
朝廷召苗任御史台辅佐,拜山东廉访司经历,任礼部主事,提升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建议整饬武备,以备预料不到的事发生,精简兵卒,以壮国威,保全功臣以隆盛国之大体,珍惜官爵以澄清吏治,考核实际行为以抑制为名为利而奔走竞争,明令赏罚以杜绝欺诈行为,讲清利害以示信于民,清除民贼以尊崇国家礼节。所有这些,都切中当时国计民生的需要,公论对此都称善。
天历初年(1329),文宗下诏,以他在建康即位前的住所为佛寺,要求建造得极端壮丽,需毁居民住宅七十余家,让御史大夫负责监督此项修建工程。苗上奏文章说“:臣听说使用百姓要适时,使用臣子要按礼节,自古以来没有不是依这条道路而达到社会兴旺和安定的。陛下即位前居住建业之时,居民供给困难,幸能见到今日之昌盛,百姓踮脚翘首盼望得到格外的恩典。现在要违农时而建佛寺,又要毁民宅,使他们破家荡产,这是圣人治理天下的方略么?昔日汉高祖兴兵于丰、沛,为两县免除赋税,光武帝中兴南阳免税三年。如今不这样做,而要将佛寺看重,怎样满足百姓的希望呢?况且佛以慈悲为心,方便为教,今天要尊佛而害百姓,不是违背佛家的方便之教了么?台臣的职责是专管纠察,表扬或纠正百官,现在委托他修缮的任务,符合礼的要求么?”奏章上后,果然免去御史大夫监督修缮的任务。
入朝任监察御史。文宗驾临护国仁王寺,泛舟玉泉,苗进言说“:现已几年农田收成不好,边境又不安定,处理政事应该谨慎,要修身反省,哪有闲暇游逸,以此面对不测之渊?”帝高兴地采纳了这个意见,赐予对衣和美酒,当天回宫。台臣让苗任淮东廉访司之事启奏皇上,帝说:“仍然留下盖御史,朕要听听他正直善良的话。”盖苗因父丧回乡,免于服丧,任太禧。。院都事。中书行文令苗视察河道,他视察回来说:“河道口淤塞,现在如不治理,日后必定是中原的大患。”但疏浚河道的事并未办成。
至元元年(1335),任亳州知州时,修建学宫和州官署。有豪强霸占民田归己,民五十余人向苗控告,苗进行审讯,豪民都服。苗说:“你们的罪很重,然而看到你们有改过之意,就从轻发落。”后至元四年出任左司都事,在左司仅十八天,就解决处理事情数百件。因母丧,宰相不忍他离去,重重地给了他一笔治丧费。
至正二年(1342),起任户部郎中,不久提拔为御史台都事,御史大夫欲以其故友为谏官,苗说:“他无谏官之才。”大夫不高兴地站起来走了。当晚邀他到家中道歉,人们称他们为贤良。出任山东廉访副使。益都、淄、莱原是产金之地,朝廷建一府六所总管其事,民每天要买金交给官府,至此已六十年了,如果民有对官长不恭,就说他住的地方有金矿,掘地至出泉水为止,狡猾之吏从中渔利,谁也不敢说。苗提出意见后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