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不同的异名。山在陕城以南八十里,水有两个源头,一同注入一处深谷,然后往西北流,注入河水。
又往东流过陕县北边,
聚水发源于聚山,往西北流。又有崖水发源于南山北谷,流经崖峡,北流与干山之水汇合。干山之水发源于干山东谷,两水_汇合注入崖水,又往东北注入聚水,北流出谷称为漫涧。涧水与安阳溪水汇合。安阳溪水发源于石蜻南边,往西流经安阳城南边。汉昭帝把安阳封给上官梁,立为侯国,就是潘岳说的:我前往安阳。安阳溪水东流与漫涧水汇合,北岸有个旅舍,叫漫口客舍。又往西流经陕县老城南边,又汇合了一条水,叫读谷水,发源于南方的近溪,北流注入秦水。真水又往西北流经陕城西边,往西北注入河水。河水北与茅城相对,就是旧时的茅亭,是茅戎的城邑。《 公羊传》 说:晋在大阳打败他们。渡口也依此取名。《 春秋》 :文公三年(前624 ) ,秦伯攻打晋国,从茅津渡河,在蜡山秦军埋尸处封土后退回。东边有咸阳涧水注入。涧水发源于北虞山,南流到陕津注入河水,河南就是陕城。从前周公、召公分地,以此城作为东西的分界。东城就是藐邑的上阳,貌仲建都的地方叫南貌,是三貌之一。大城之内还有小城,是旧时焦国的国治,周武王把神农氏的后裔封在这里。王莽改名为黄眉。戴延之说:陕城南倚山地,北濒黄河,瀑布下泻百余初,身临崖岸时,人们都不禁会胆战心惊。河水从西北边流过,有大片水狼腾涌,宽广达数十丈,看来水下藏着什么东西。父老们说:这是铜人沉没的地方。又说:石虎载了石经也沉在这里。因为这两件东西都在水下,所以流到这里水就涌起了,不知确否。有人说:铜人发髻常常露出水面,无论水涨水退,始终都与水平;晋军要来时,发髻就不再露出来了。现在只见这里的水有点特别,哗哗发响,几里外都能听到。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 ) ,在临挑出现十二个长狄,身长五丈余,认为这是吉兆,予是仿着他们的样子铸了十二尊铜人。铜人每尊重二十四万斤,把它们安置在宫门前,称为金狄;并在它们胸前刻字:皇帝二十六年,初次兼并天下各国,设立郡县,制定法律,统一度量衡,于是巨人出现于临挑,身长五丈,脚长六尺。这是李斯的手笔。卫恒《 叙篆》 说:秦国李斯,以擅长篆书著称,各处山上的石碑及铜人铭文,都是李斯所写。汉时把铜人从阿房宫迁到未央宫前,俗称翁仲。地皇二年(21 ) ,王莽梦见铜人哭泣,心里很感厌恶,读铜人铭文中有皇帝初次兼并天下之句,就派尚方工人凿去梦中所见铜人胸上的铭文。后来董卓毁掉九个铜人,铸成钱币,还留下三个,魏明帝想把它们运到洛阳去,但太重了,搬也搬不动,到了霸水西岸就停下来了。《 汉晋春秋》 说:有人说铜人哭泣,所以把它们留下来。石虎把它们搬到邺宫,符坚又把它们搬到长安,熔掉两个铜人,铸成钱币,另一个还没有运到,国内发生动乱,百姓把铜人推到陕北河里,于是铜人就一个也不留了。我想一条大河,不会因细梗而受阻,滔滔巨狼不会因微物而不流的。这条水之所以波涛汹涌,大概是因《 史记》 所说,魏文侯二十六年(前420 )貌山崩塌,阻塞了河水之故。献帝东迁,天晚时偷渡,从人和兵卒从高岸坠下,争先恐后地攀着船舷往船上爬,被砍下的手指多得可以用手捧。这件事也发生在这地方。
又往东流过大阳县南边,
交涧水发源于吴山,往东南注入河水。河水又东流,路涧水也发源于吴山,往东流经大阳城西边,往西南流,注入河水。河水又往东流经大阳县}昌城南边。《 竹书纪年》 说:晋献公十九年(前658 ) ,献公与虞军会师,攻打镜国,攻下了下阳。貌公酸逃到卫国,献公命令瑕父吕甥建都于藐都。《 地理志》 说:这就是北貌,那里有天子的宗庙。王莽改名为勤田。应肋《 地理风俗记》 说:城在大河以北。河水又东流,沙涧水注入。沙涧水发源于北方的虞山,往东南流经傅岩,流过傅说隐居的石室前面,民间把石室称为圣人窟。孔安国《 传》 说:傅说在虞、貌之间隐居,指的就是这里。傅岩东北十余里,就是巅转坂。《 春秋左传》 所说的从巅转进入,就指这地方。东、西两边有绝涧,左右是幽深的空谷,中间筑成一条贯通南北的道路,叫转桥。傅说隐居在这里当佣工,殷高宗寻求梦中所见的圣人,终于在这里得到了他。桥的东北边有虞原,原上路东有虞城,尧把女儿许配给舜,一F 嫁到虞,就是这地方。周武王把这里封给太伯的后裔虞仲,称为虞公。这就是《 晋太康地记》 所说的北虞。城东有山,世人称为五家家,墓上有虞公庙。《 春秋毁梁传》 说:晋献公准备去打貌国,荀息说:您为什么不拿屈产的马、垂棘的璧去向虞国借路呢?献公说:这是晋国的国宝呀!荀息说:那只不过是从中央府库里拿出来放到外边府库罢了。献公听了他,待到并吞了歌国,灭亡了虞国,于是又牵了马、捧了璧回来。璧还是老样子,但马的牙齿却增长了。正像宫之奇所说的,虞、藐两国互相依存,唇亡齿寒,貌国一亡,虞国也灭了。虞城北边面对一道长长的山坡,绵延二十来里,称为虞坂。戴延之说:从上到下,七座山岭层层相叠。《 战国策》 说:从前有一匹雄骏的千里马拉着盐车在虞坂上坡,背上套着车辕却迟迟不能前进,这里大概就是骏马受困的地点了。桥东北边的山溪里,有一派细流经西南注入沙涧,乱流奔泻过大阳城东边,这是河北郡的治所。沙涧水南流注入河水。河水又往东流,在左边与积石溪和土柱溪汇合。二溪都发源于北方的大阳之山,南流注入河水。这座山也通称薄山。所以《 穆天子传》 说:天子从簸出发,到己丑那天,往南攀登薄山育转的山坡,在虞城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