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末深水也许就是武水了。藏洪做东郡太守时,治所就在此城。曹操在雍丘包围了张超,减洪出于友情和义气,请求袁绍来救援他,被袁绍拒绝了,减洪就与袁绍绝交。袁绍包围藏洪,城中没有粮食,减洪向下属呼叫道:我为了大义不能不死,诸位都是不相干的,不要平白无故地跟我同遭此祸。众人都哭泣着说:我们怎能忍心抛弃你呀!男女八千余人都交错倒地,死在一起。减洪坚强不屈,被袁绍杀了。县人陈容当郡皿,说道:我宁愿与减洪同日死,也不愿与你同日生。袁绍又杀了他。士人都为他悲伤感叹。现在城的四面,袁绍包围时的外城还在,水绕护城河而流,在城的东北面合成一条,往东北流出外城,流经阳平县冈成城西边。《 郡国志》 说:阳平县有冈成亭。又往北流经阳平县老城东边。汉昭帝元平元年,把阳平封给垂相蔡义,立为侯国。漂水又北流,横穿过萃的大路。城的西北角有苹亭。《 春秋》 :桓公十六年(前696 ) ,卫宣公派极出使齐国,叫强盗在萃等候他,极和寿两人相继在此亭被杀。京相潘说:现在平原阳平县北边十里,还有旧时的萃亭,地当小路上的险要据点,是从卫去齐的必经之路。从河上眺望新台,感叹两位公子早年遇害,诗人作《 二子乘舟》 咏叹此事,确实也很可悲。现在县东有二子庙,还称为孝祠。深水又往东北流经乐平县旧城东边,就是旧时的清。汉高帝八年(前199 ) ,把窒中同封于清,宣帝则把许广汉的小弟翁孙封于乐平,都立为侯国,就是王莽的清治。汉章帝建初年间(76- 84 ) ,改为今名。漂水又往北流经聊城县旧城西边,城内有金城,周围有水,南门有驰道,穿过护城河往南出城,从这里起往外可以划船来往。东门旁有层台,高入云端,鲁仲连说的撤回高唐的大兵,打退聊城的部队,就指这地方。漂水又往东北流经清河县老城北边。《 地理风俗记》 说:甘陵就是旧时的清河。清河在水南十七里,现在甘陵县老城东南并无一座相应的城。正东二十里有艾亭城,东南四十里有此城,可能就是清河城。以后蛮人住在这里,所以世人称为蛮城。深水又往东北流经文乡城东南,又往东北流经博平县老城南边,城内有层台高耸。王莽改名为加睦。深水右边与黄沟一同流入河沼。黄沟承接聊城护城河,水满时相通,枯水时就断流,从城中往东北流出城,流经清河城南边,又往东北流经摄城北边,就是《 春秋》 所说聊摄以东的地方。民间称为郭城是不对的。从城的东头到西头是三里,从南端到北端是二里。东南角有金城,地势低洼,城郭旧址还在,近旁有许多坟墓。京相播说:聊城东北三十里有古摄城。现在此城西距聊城二十五六里,可见就是摄城了。又往东流经文乡城北边,又往东南流经王城北边。魏泰(太)常七年(422 ) ,安平王镇守平原郡时筑此城,世人称为王城。太和二十三年(499 ) ,废镇改置平原郡,治所就在此城。黄沟又往东北流,左边与漂水汇合流注… … 往东流出高唐县。大河从右岸分支东出,注入漂水。桑钦《 地理志》 说:漂水出自高唐。我按《 竹书穆天子传》 说:丁卯日,穆天子从五鹿东进,在漂水垂钓,祭祀淑人,因此称为祭丘;‘己巳日,穆天子东进,在深水上喂马。探究这里所述穆天子沿途所经的地方和去向,漂水是不可能发源于高唐近处的。桑钦是指河道流向,途经此处旁近。民间因这条水上流承接大河,所以也称为源河。深水又往东北流经援县老城西边,就是王莽的东顺亭。杜预《 释地》 说:济南祝阿县西北有援城。深水又往东北流经高唐县老城东边。从前齐威王派肿子去镇守高唐,赵国的人都不敢在河一里捕鱼了。鲁仲连子对田巴说:现在楚国军队驻扎在南阳,赵国去进攻高唐,就指这里。《 春秋左传》 :哀公十年(前485 ) ,赵鞍率领军队去攻打齐国,占领了犁、辕二城,破坏了高唐的城郭。杜预说:辕,就是援城。祝阿县西北有高唐城。漂水又往东北流经深阴县老城北边,就是旧时的犁邑。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 ) ,把漂阴封给降于汉的匈奴王,王莽改名为翼城。漂水流经北漂阴城南边,伏深称为深阳,城南有魏沈州刺史刘岱碑。《 地理风俗记》 说:平原漂阴县,就是现在的巨深亭。漂水又往东北流经著县老城南边,文往东北流经崔氏城北边。《 春秋左传》 襄公二十七年(前546 ) ,崔成请求让他退休告老,到崔去居住。杜预《 释地》 说:济南东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漂水又往东北流经东朝阳县旧城南边。汉高帝七年(前200 ) ,把这里封给都尉宰寄,立为侯国。《 地理风俗记》 说:南阳有朝阳县,所以这里加东字,叫东朝阳。《 地理志》 说:这就是王莽的惰治。漂水又往东流经汉时征君伏生的坟墓南边,碑褐都还在。伏生因精通经书,秦时做了博士,秦把儒生都活埋了,伏生归隐,未遭此难。汉朝建国后,他在齐鲁一带教书,著五经、《 尚书大传》 ,文帝备车去征召他,伏生托辞年老不去,于是派掌故欧阳生等去跟他学《 尚书》 ,号称伏生。漂水又往东流经邹平县老城北面,就是古时的邹侯国,是舜的后代,姓姚。又往东北流经东邹城北面。按《 地理志》 ,千乘郡有东邹县。漂水又往东北流经建信县老城北面。汉高帝七年(前200 ) ,把这地方封给娄敬,立为侯国。应肋说:临济县西北五十里有建信城,是从前的都尉治所旧城。课水又往东北流经千乘县二城之间,汉高帝六年(前201 )立为千乘郡。也就是王莽的建信。章帝建初四年( 79 ) ,立为王国,和帝永元七年(75 ) ,改为乐安郡,从前是齐国地方。伏深说:千乘城在齐城西北一百五十里,中间隔着会水,就是深水的别名。又往东北流,就是马常坑,这片洼地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漂水由此穿过河水的支流注入大海。河海物产的富饶,这里要首屈一指了。《 地理风俗传》 说:深水往东北流,到千乘注入大海。河水升涨时,水流畅通,泻入大海;枯涸时就只有一缕细水,至于断流。《 尚书》 :在济水、漂水航行,指的就是此水。又往东北流过杨虚县东边,商河从这里分支流出。
《 地理志》 :杨虚,是平原郡的属县。汉文帝四年(前176 ) ,把这地方封给齐悼惠王的儿子将间,立为侯国。城在高唐城西南,《 水经》 却把它放在这里,是安排不当。商河上口承受河水,也是漂水和泽水积聚的地方。水深不流,世人称为清水。此后虽然涨沙堵塞了,但痕迹还在。经过沼泽往北,俗称落里沉;经过张公城西边,又往北,水流从地下再次流出,又叫小漳河,商、漳二字读音相近,所以字和读音都转了。商河又往北流经平原县东边,又流经安德县老城南边,又往东北流经平昌县老城南边,又往东流经般县老城南边,又往东流经乐陵县老城南边。汉宣帝地节四年(前66 ) ,把乐陵封给侍中史子长,立为侯国。商河又往东流经初县老城南边。高后八年(前180 ) ,把初县封给齐悼惠王的儿子刘辟光,立为侯国;王莽时改名为张乡。应肋说:般县东南六十里有初乡城,是个旧县城。沙沟水在这里注入商河。沙沟水发源于大河北边,泉源与大河相隔只有两百步,水往北流,注入商河。商河又往东北流经马岭城西北,折向东方,然后转向南方,流经城东。城在河曲之中。东海王司马越就在这里杀了汲桑。商河又往东北流经富平县老城北边。《 地理志》 说:这是个侯国。王莽时称为乐安亭。应肋说:明帝时改名厌次。阐胭说:厌次县本来是富平侯车骑将军张安世的封邑。但实则不是。按《 汉书》 ,昭帝元凤六年(前75 ) ,封右将军张安世为富平侯。张安世死后,由儿子延寿继承。国都在陈留,陪都是魏郡。《 陈留风俗传》 说:陈留尉氏县安陵乡,就是旧时的富平县,是张安世的食邑。每年租赋收入千余万。张延寿以为自己既无功绩又无德行,怎么可以久居在先人的大国里呢?因此上书请求减削户口。皇帝认为他谦让,把封国迁到平原郡去,并以一城作为他的食邑,户口仍和过去一样,但赋税减半。《 十三州志》 说:明帝永平五年(62 )改称厌次。按《 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高帝六年(前201 ) ,把这里封给元顷,立为侯国。徐广《 音义》 说:《 汉书》 写作爱类,由此可知厌次是旧名,并非从明帝时才有,明帝时不过恢复了原名而已。县西有东方朔墓,墓旁有祠,非常灵验。水边有云城,汉武帝元封四年(前103 )把这里封给齐孝王的儿子刘信,立为侯国。商河又分成两支,南支叫长丛沟,东流注入大海,沟南海边有蒲台,高八丈,方圆二百步。《 三齐略记》 说:扁城东南有蒲台,秦始皇东游于海上,在台上把蒲柳盘结起来拴马。直到今天,每年蒲柳长出以后,还是盘盘曲曲,像是拴过什么似的。蒲柳很像水杨,可以制箭。现在东边离海三十里。北支世人又称百薄读,往东北流,注入大海。大河又往东北流经高唐县老城西边。《 春秋左传》 :襄公十九年(前554 ) ,齐灵公废黝了太子光,把公子牙立为太子,任命夙沙卫为少傅。齐侯死后,崔抒迎太子光,太子光即位,在勾读之丘杀了公子牙,夙沙卫逃到高唐去造反。京相潘说:高唐本来是平原县,是齐国的西部边疆。大河流经县西,不是流过县东,《 水经》 说流过县东,是弄错了。大河又往北流经张公城,城在河边,魏青州刺史张某的治所就设在这里,所以世人称为张公城。水边有渡头,叫张公渡。河水又往北流经平原县老城东边。《 地理风俗记》 说:原,就是广大而平坦的意思,所以叫平原。平原县是旧时平原郡的治所。汉高帝六年(前201 )所置,王莽改名为河平。晋灼说:齐的西部有平原。河水往东北流经高唐,高唐就是平原。所以《 水经》 说:河水流过高唐县东边,却弄错了。按《 地理志》 说:高唐是漂水的发源地,平原则是笃马河经过的地方,这说明平原不是高唐,大河不可能流过县东,这是一清二楚的事。大河从右边溢出,世人称为甘枣沟,水边多枣,所以民间取了这水名。河水盛大时向此沟溢出,水枯时就断流。老沟又往东北流经长堤,流过漂阴县北边,往东流过著城北边。东边是湖荡,渊潭相接,世人称为秽野薄。河水又往东北流经阿阳县老城西边。汉高帝六年(前201 ) ,把这里封给郎中万诉,立为侯国。应劫说:漂阴县东南五十里有阿阳乡,是个旧县址,。
又往东北流过深阳县北边,
河水从平原县左边流经安德城东边,往北是鹿角津。水往东北流经般县、乐陵、初乡,到厌次县旧城南边,称为厌次河。汉安帝永初二年(108 ) ,强盗毕豪等数百人乘船来抢劫平原,县令刘雄、下属小吏所辅,开船追至厌次津,与强盗作战,都被强盗俘虏了。所辅请求为刘雄替死,毕豪就在这渡头释放了刘雄。所辅可说在孝道上尽了敬爱之心,在节义上做到了下属忠于上级的极点了。河水右边流经漂阴县老城北边,就是王莽的巨武县。河水又往东北流,就到漂沃县老城南边,这就是王莽的延亭。《 地理风俗记》 说:千乘县西北五十里有大河。河北有深沃城,是个旧县城。魏时改为后部亭,现在俗称右辅城。河水又往东流经千乘城北边,就是伏深所说的千乘北城。
又往东北流过利县北边,又往东北流过甲下邑,济水从西边流来注人,又往东北流人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