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一条往东注入黄水,一条往西北流入沼泽,这就是洪水。黄水往东南流,南岸有汉朝荆州刺史李刚墓。- 李刚字叔毅,山阳高平人,死于熹平元年(172 ) ,事迹见碑上所载。还有石墓网、祠堂、石屋三间,簿架高丈余,用石材雕成椽瓦形状,屋内顶上衬以平整的天花板,建成藻井,两侧的石柱支承着梁栋,四壁的雕刻隐约突起,镂成君臣官属、龟龙麟凤、飞禽走兽等像,工艺十分精致优美,没有受到多少破坏。黄水又往东流经巨野县北面。何承天说:巨野泽湖面广阔,南通沫水、洒水,北连清水、济水,从前的老县城正在湖中,所以想在这座城中设防驻军。城所在处是巨野泽,向东北延伸就是大野了,从前往西方狩猎,捕捉到一头麒麟,就在这地方。《 皇览》 说:山阳巨野县有肩脾墓,堆土的大小与阐乡城蛋尤墓一样。传说蛋尤与黄帝打仗,在琢鹿之野战败被杀,肢体被割裂,抛散在各处,所以就地分别埋葬。黄水又往东流经咸亭北面。《 春秋》 :桓公七年(前705 ) ,《 经文》 记载,纵火焚烧咸丘。南岸有金乡山,在金乡县东部边界。金乡的几座山,里面都是空的,外面有洞口,称为隧洞。戴延之《 西征记》 说:焦氏山以北数里,有汉朝司隶校尉鲁峻墓。在山上掘墓穴时,掘出了白蛇、白龟,因而不在这里安葬,而改葬山南,掘山时却掘出了金子,所以就把山叫金乡山。山势很峻峭,墓前有石祠、石庙,四壁都是青石,石上隐约有浮雕,记载从契以来的忠臣、孝子、贞妇,还有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像边都刻有题记,字迹清楚。又有石床,长八尺,磨得晶莹光洁,敲击时会发出清越的声音,远近都可听到。当时太尉从事中郎傅珍之,诸议参军周安穆,拆毁石床,各人都拿去一部分,鲁氏后代控告了他们,二人都被革职。焦氏山东面就是金乡山,山上有墓,叫秦王陵。山上二百步有个通到墓内的洞口,掘了一道深达十丈的深沟,两壁峻峭,宽二丈,进洞走了七十步,就到墓道的门口。门外左右两侧都有挖空的洞厅,可以容纳五六十人,称为白马空诞。墓道门口二丈有外堂,外堂后面又有内堂。参观的人都拿着蜡烛进去,虽然没有什么雕刻,但石工极其精致。有人说这是汉朝昌邑哀王墓,不知是否属实。东南方有范巨卿墓,还留有遗物。范巨卿,名式,山阳金乡人,是汉时荆州刺史。他和汝南张韵,长河陈平,字子石,交谊很深,号称死友。黄水又往东南流经任城郡亢父县旧城西面,任城县在老城以北,原是夏后氏的任国。王莽时叫延寿亭。汉章帝元和元年( 84 )分置为任城国。县里有诗亭,就是《 春秋》 的诗国,王莽改名为顺父,按《 地理志》 ,是东平郡的属县。世祖建武二年(26 ) ,把这里封给刘隆,立为侯国。这里的水称为桓公沟,南流到方与县,注入菏水- ,菏水又往东流经秦梁,两岸堆积了二丈高的石堆,长达一里,据说是秦始皇东巡时所造,因此名秦梁。
菏水又往东流过湖陆县南面,东流注人泅水。
菏水是泽水流积而成的。《 尚书》 说:在淮2 伙、洒水航行,到达菏水。《 东观汉记》 说:苏茂杀了淮阳太守,取书寻了他所辖的郡,兴建起广乐堡。大司马吴汉包围了苏茂,苏茂书声领精兵冲出包围圈来到湖陵,与刘永在济阴山阳相汇合,兵士‘就在此处渡水。又往东南流过沛县东北,
济水与泅水相互横穿而过,所以济水也就与洒水互可通称了。《 东观汉记》 安平侯《 盖延传》 说:盖一延当了虎牙大将军,与刘永等打仗,刘永的军队回头逃跑,半数厂在水中溺死,又打了一仗,接连把他打败,于是就平定了沛郡、楚二郡及临淮也都投降了。盖延命令沛郡修建高祖庙,设置音夫、祝宰、乐人,于是斋戒沐浴,祭祀了高祖庙。
又往东南流过蜜县北面,留县老城靠近泅济,是宋国协城邑。《 春秋左传》 说到侵入宋国的吕、留二地,留,就是留县。所以繁休伯《 避地赋》 说:早上我从泅洲动身,傍晚我住宿在留乡。张良就是从这里开始投奔汉高祖的,最后也被封在这里。城内有张良庙。
又往东流过彭城县北面,获水欺西方流来注人。
济水又往南流经彭城县老城东北角,不从东边流过。获水从西边流来,注人济水,县城北临水滨。济水又往南流经彭城县老城东南,不从城北流过。《 水经》 却弄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