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北过临邑县东,《地理志》曰:县有济祠。王莽之谷城亭也。
有石门,以石为之,故济
之门也。《
秋》隐公五年,齐、郑会于石门,郑车偾济即于此也。京相璠曰:石门,齐地。今济北卢县故城西南六十里,有故石门,去
三百步,盖
渎
移,故侧岸也。济
又北径平
城西。《
秋》襄公十八年,晋侯沉玉济河,会于鲁济,寻湨梁之盟,同伐齐,齐侯御诸平
者也。杜预曰城在卢县故城东北,非也。京相璠曰:平
,齐地也。在济北卢县故城西南十里。平
城南有长城,东至海,西至济,河
所由,名防门,去平
三里。齐侯堑防门,即此也。其
引济,故渎尚存。今防门北有光里,齐人言广,音与光同,即《
秋》所谓守之广里者也。又云,巫山在平
东北,昔齐侯登望晋军,畏众而归。师旷、邢伯闻鸟乌之声,知齐师潜遁。人
咸沦,地理昭著,贤于杠氏东北之证矣。今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谓之孝
堂。济
右迤,遏为湄湖,方四十余里。济
又东北径垣苗城西,故洛当城也。伏韬《北征记》曰:济
又与清河合
,至洛当者也。宋武帝西征长安,令垣苗镇此,故俗又有垣苗城之称。河
自四渎
东北
而为济。《魏土地记》曰:盟津河别
十里与清
合,
而东,径洛当城北,黑白异
,泾渭殊别,而东南
注也。
又北过须昌县西,京相璠曰:须朐,一国二城两名。盖迁都须昌,朐是其本。秦以为县,汉帝十一年,封赵衍为侯国。济
于县,赵沟
注之。济
又北径鱼山东,左合
颊
。
首受济,西北
,历安民山北,又西
,赵沟
焉,东北注于济。
颊
又经桃城东。《
秋》桓公十年,《经》书公会卫侯于桃丘,卫地也。社预曰:济北东阿县东南有桃城,即桃丘矣。
颊
又东北
径鱼山南。山,即吾山也。汉武帝《瓠
歌》所谓吾山平者也。山上有柳舒城,魏东阿王曹
建每登之,有终焉之志。及其终也,葬山西,西去东阿城四十里。其
又东注于济,谓之
颊
也。济
自鱼山北径清亭东。《
秋》隐公四年,公及宋公遇于清。京相瑶曰:今济北东阿东北四十里有故清亭,即《
秋》所谓清者也。是下济
,通得清
之目焉。亦
清
,用兼厥称矣。是故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浊河以为固。即此
也。
又东北过卢县北,济东北与湄沟合,
上承湄湖,北
注济。《尔雅》曰:
草
曰湄,通谷者微。犍为舍人曰:
中有草木文合也。郭景纯曰:微,
边通谷也。《释名》曰:湄,眉也,临
如眉临目也。济
又径卢县故城北,济北郡治也。汉和帝永元二年,分泰山置,盖以济
在北故也。济
又径什城北。城际
湄,故邸阁也。祝阿人孙什,将家居之,以避时难,因谓之什城焉。济
又东北与中川
合,
东南
山在县之分
岭,溪一源两分,泉
半解,亦谓之分
。半
南
大山人位,半
山在县,西北
径东太原郡南,郡治山炉固,北与宾溪
合。
南格
山宾溪谷,北径卢县故城北、陈敦戍南,西北
与中川
合,谓之格
。其
又北径卢县故城东,而北
济,俗谓之为沙沟
。济
又东北,右会玉
。
导源太山朗公谷,旧名琨瑞溪。有沙门竺僧朗,少事佛图澄,硕学渊通,尤明气纬,隐于此谷,因谓之朗公谷。故车频《秦书》云:符
时,沙门竺僧朗,尝从隐士张
和游,
和常
居,而朗居琨瑞山,大起殿舍,连楼累阁,虽素饰不同,并以静外致称。即此谷也。
亦谓之琨瑞
也。其
西北
径玉符山,又曰玉
。又西北径猎山东,又西北枕祝阿县故城东,野井亭西。《
秋》昭公二十五年,《经》书齐侯唁公于野井是也。《
秋》襄公十九年,诸侯盟于祝柯,《左传》所谓督
者也。汉兴,改之曰阿矣。汉
帝十一年,封
邑为侯国,王莽之安成者也。故俗谓是
为祝阿涧
,北
注于济。建武五年,耿弇东击张步,从朝
桥济渡兵,即是
也。济
又东北,泺
焉。
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
涌若
。《
秋》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是也。俗谓之为娥姜
,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庙故也。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山下有大
,谓之舜井,抑亦茅山禹井之比矣。《书》,舜耕历山,亦云在此,所未详也。其
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侧湖,此
便成净
。或谓清即济也。《禹贡》:济东北会于汶。今枯渠注泽,
泽北则清
,清
与汶会也。李钦曰:汶
太山莱芜县,西南
济是也。济
又北径梁山东,袁宏《北征赋》曰:背梁山,截汶波。即此
也。刘澄之引是山以证梁父,为不近情矣。山之西南有吕仲悌墓。河东岸有石桥,桥本当河,河移,故厕岸也。古老言,此桥东海吕母起兵所造也。山北三里有吕母宅,宅东三里即济
。济
又北径须朐城西,城临侧济
,故须朐国也。《
秋》傅公二十一年,
鱼曰:任、宿、须朐、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杜预曰须朐在须昌县西北,非也。《地理志》曰:寿张西北有朐城者是也。济
西有安民亭,亭北对安民山,东临济
,
东即无盐县界也。山西有冀州刺史工纷碑,汉中平四年立。济
又北径微乡东。《
秋》庄公二十八年,《经》书冬筑郿。京相瑶曰:《公羊传》谓之微。东平寿张县西北三十里,有故微乡,鲁邑也。杜预曰:有微
冢。济
又北分为二
,其枝津西北
,谓之
颊
者也。
又北过谷城县西,济侧岸有尹卯垒,南去鱼山四十余里,是谷城县界。故《
秋》之小谷城也。齐桓公以鲁庄公二十三年城之,邑
仲焉,城内有夷吾井。《魏土地记》曰:县有谷城山,山
文石,
各之地。《
秋》,齐侯、宋公会于
谷者也。县有黄山台。黄石公与张
房期
也。又有狼
,
东南大槛山狼溪,西北径谷城西。又北有西
泉,
城东近山,西北径谷城北,西注狼
,以其
西,故即名焉。又西北人济
。城西北三里,有项王羽之冢,半许毁坏,石碣尚存,题云项王之墓。《皇览》云冢去县十五里,谬也。今彭城谷
城西南,又有项羽冢,非也。余
史迁记,鲁为楚守,汉王示羽首,鲁乃降,遂以鲁公礼葬羽于谷城,宁得言彼也。济
又北径周首亭西。《
秋》文公十有一年,左丘明云:襄公二年,王
成父获长狄侨如弟荣如,埋其首于周首之北门,即是邑也。今世谓之卢
城,济北郡治也。京相瑶曰:今济北所治卢
城,故齐周首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