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叫了新娘来看,说不够好,叫巫婆去报告河伯,就把她投到河中。等了一会儿,他说:为什么这么久还不回来?又叫三个弟子及三老去秉告,也都投入河中。西门豹恭恭敬敬地弯着腰说:三老还不回来,怎么办呢全想再叫廷椽豪长前去。他们都叩头求饶,直叩得头破血流,说不再给河伯娶新娘了。虽然这种荒唐的祭祀仪式取消了,但祭陌这个地名却留了下来。这里也是慕容俊把石虎尸体投入河水中的地方。田融把这地方叫紫陌。后赵建武十一年(345 ) ,在水上造紫陌浮桥,在紫陌为佛图澄建造寿坟,这位高僧死于建武十五年(349 ) ,十二月安葬,就是在这地方。漳水又面对赵氏的临漳宫,宫殿在桑梓苑,多桑树,这个皇家园囿就因而得名。三月三日及开始养蚕的月份,石虎带了皇后及夫人来到这里采桑。现在还留下一些桑树,但连断墙残壁也荡然无存了。漳水又北流,溢水注入。漳水又往东流经梁期城南面。《 地理风俗记》 说:邺城以北五十里有梁期城,是个旧县城。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 ) ,把这里封给任破胡,立为侯国。晋惠帝永兴元年(304 ) ,镖骑将军王浚派遣乌丸渴末直达梁朝,等候骑兵到邺城,成都王司马颖派遣将军石超去镇压渴末,却在这里被渴末打败。又流经平阳城北面。《 竹书纪年》 说:梁惠成王元年(前369 )邺城军队在平阳打败邯郸军队。司马彪《 郡国志》 说:邺县有平阳城,就是这座城。
又往东流过列人县南边,
漳水又东流,右边流经斥丘县北面,即裴县老城南面― 王莽改即裴为即是。《 地理风俗记》 说:列人县西南六十里,有即裴城,是个旧县城。漳水又往东北流经列人县旧城南面,王莽改名为列治。《 竹书纪年》 说:梁惠成王八年(前362 ) ,惠成王攻打邯郸,夺取了列人。漳水在县右汇合了白渠旧水道。白渠水发源于魏郡武安县钦口山,往东南流经邯郸县南,又东流与拘涧水汇合。拘涧水发源于武始县东山的白渠,北方民间仍把这条水称为拘河。拘涧水又东流,又有牛首水注入。牛首水发源于邯郸县西边的堵山,东流分为两条,急湍奔腾流过,两条澄澈的溪流照影如镜。汉景帝时,七国叛乱,命令曲周侯哪寄去打赵国,包围了邯郸,相持七月,引了牛首水和拘水去淹城,城被冲坏,赵王也自杀了。水往东流入邯郸城,流经温明殿南面。汉世祖俘获王郎,巡视邯郸时,曾在殿中午睡过。水又往东流经丛台南面,丛台是六国时期赵王的台。《 郡国志》 说:邯郸有丛台。所以刘肋《 赵都赋》 说:在南边造起云阁,在少阳山建立丛台。现在遗址上还有些老墙留下来。水又往东流经邯郸阜,就是张晏所说的东边城下的邯山,单,是尽头的意思;城郭从邑,所以偏旁加邑。邯郸这地名,大概就是依据此山命名的,是旧时赵郡的治所。《 长沙眷旧传》 说:桓楷当赵郡太守时,有人在路上丢了一袋米,过往行人把这袋米挂在树上,没有人敢拿,说的就是这地方。水又东流出城,重新汇合成一条;又东流,形成一片澄澈的水湾,水往东南流,注入拘涧水;又东流,注入白渠;又东流,分出一条旧渠。一条往东流,积成沼泽,就是曲梁县的鸡泽。《 国语》 有所谓鸡丘就是这地方。东北与澄湖相通。白渠旧道往南分出,所到之处分出许多支渠,向右边分出的就是邯沟,流过邯沟县旧城东边,县名就是因沟名而来的。《 地理风俗记》 说:即裴城西北二十里有邯沟城,是个旧县城。又往东流经肥乡县旧城北面。《 竹书纪年》 说:梁惠成王八年(前362 ) ,攻打邯郸,夺取了肥。《 晋书- 地道记》 说:太康年间设置肥乡县,属广平郡。渠道纵横交错,相互纠缠在一起,与白渠流到同一处,经过列人县,在右边汇合漳水,今天已枯涸无水了。《 地理志》 说:白渠东流到列人县,注入漳水。
又往东北流过斥漳县南面。应肋说:那个地区是盐碱地,所以叫斥漳。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 )魏太祖开了一条渠道,引漳水往东流入清水、沮水,以便通航运粮,名为利嘈渠。漳水旧河道断流后,旧溪通往东北,只是一缕细水,在涓涓地流渗罢了。《 尚书》 说,覃怀一带直到衡漳,治水也已卓有成效。孔安国说:衡是横的意思,就是说漳水横流。又往东北流经平恩县旧城西面。应劭说:平恩县原来是馆陶县的一个乡,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 )设置,把这地方封给皇后的父亲许伯,立为侯国。王莽改名为延平。
又往东北流过曲周县东面,又往东北流过巨鹿县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