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东北过河南县南,《周书》称周公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南系于洛,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孝经援神契》曰: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竹书纪年》,晋定公二十年,洛绝于周。魏襄王九年,洛
成周,山
大
。南有甘洛城,《郡国志》所谓甘城也。《地记》曰:洛
东北过五零陪尾,北与涧、瀍合,是二
,东
千金渠,故渎存焉。又东过洛
县南,伊
从西来往之。
相徐宣曰:不悔乎?宣曰:不悔。上叹曰:卿庸中皦皦,铁中铮铮也。洛又东与厌染之
合,
县北傅山大陂,山无草木,其
自陂北
,屈而东南注,世谓之五延
。又东南
径宜
县故城东,东南
注于洛。洛
又东南,黄中涧
北阜,二源奇发,总成一川,东
注于洛。洛
又东,禄泉
注之,其
北
近溪。洛
又东,共
焉,
北
长石之山,山无草木,其西有谷焉,厥名井谷,共
焉。南
得尹溪
,
西北尹谷,东南往之,共
又西南与左涧
会,
东
近川,西
注于共
。共
又南与李谷
合,
西北李溪,东南注蓁
。蓁
发源蓁谷,西南
与李谷
合,而西南
共
。共
,世谓之石
泉,而南
注于洛。洛
又东,黑涧
南
陆浑西山,历于黑涧,西北
洛。洛
又东,临亭川
注之,
西北近溪,东南与长涧
会,
北山南人临亭
,又东南历九曲西,而南
洛
也。
又东北散关南,洛
东径九曲南,其地十里,有坂九曲。《穆天
传》所谓天
西征,升于九阿,此是也。洛
又东与豪
会,
新安县密山,南
历九曲东,而南
于洛。洛
之侧有石墨山,山石尽黑,可以书疏,故以石墨名山矣。洛
又东,枝渎左
焉。东
关,绝惠
,又径清女冢南,冢在北山上。《耆旧传》云:斯女清贞秀古,迹表来今矣。枝渎又东径周山,上有周灵王冢。《皇览》曰:周灵王葬于河南城西南周山上,盖以王生而神,效谥曰灵。其冢,人祠之不绝。又东北径柏亭南,《皇览》曰周山在柏亭西北,谓斯亭也。又东北径三王陵东北
,三王,或言周景玉、悼王、定王也。魏司徒公崔浩注《西征赋》云:定当为敬,
朝作难,西周政弱人荒,悼、敬二王,与景王俱葬于此,故世以三王名陵。《帝王世纪》曰:景王葬于翟泉,今洛
太仓中大冢是也。而复传言在此,所未详矣。又悼、敬二王,稽诸史传,复无葬
。今陵东有石碑,录赧王以上世王名号,考之碑记,周墓明矣。枝渎东北历制乡,径河南县王城西,历郊鄏陌。杜预《释地》曰:县西有郏鄏陌,谓此也。枝渎又北
谷,盖经始周启,渎久废不修矣。洛
自枝渎又东
关,惠
右注之,世谓之八关
。
延之《西征记》谓之八关泽,即《经》所谓散关,鄣自南山,横洛
,北属于河,皆关
也,即杨仆家僮所筑矣。惠
白石山之
。东南
与瞻
合,
东
娄涿之山,而南
惠
。惠
又东南,谢
北
瞻诸之山;东南
,又有
之
,北
廆山,南
,俱合惠
。惠
又南
径关城北,二十里者也。其城西阻
垣,东枕惠
。灵帝中平元年,以河南尹何
为大将军,率五营士屯都亭,置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轘辕、旋门、小平津,盂津等八关,都尉官治此,函谷为之首,在八关之限,故世人总其统目,有八关之名矣。其
又南
于洛
。《山海经》曰:白石之山惠
其
,而南
注于洛。谓是
也。洛
又与虢
会,
扶猪之山,北
注于洛
。之南,则鹿蹄之山也,世谓之非山。其山
则峻绝百仞,
则原阜隆平,甘
发于东麓,北
注于洛
也。
又东过偃师县南,洛东径计素渚,中朝时,百国贡计所顿,故渚得其名。又直偃师故县南,与猴氏分
。又东,休
自南注之,其
导源少室山,西
径
山南,而北与少室山
合,
少室北溪,西南
注休
。休
又左会南溪
,
发大
南山,北
休
。休
又西南北屈,潜
地下,其故渎北屈
峡,谓之大
,北历覆釜堆东,盖以
象受名矣。又东届零星坞,
潜通,重源又发,侧缑氏原,《开山图》谓之缑氏山也。亦云仙者升焉,言王
晋控鹄斯阜,灵王望而不得近,举手谢而去,其家得遗展,俗亦谓之为抚父堆,堆上有
晋祠。或言在九山非此,世代已远,莫能辨之。刘向《列仙传》云:世有萧
之声焉。休
又径延寿城南,缑氏县治,故
费,《
秋》
国所都也。王莽更名中亭,即缑氏城也。城有仙人祠,谓之仙人观。休
又西转北屈,径其城西。
之西南有司空密陵元侯郑袤庙碑,文缺不可复识。又有晋城门校尉昌原恭侯郑仲林碑,晋泰始六年立。休
又北
注于洛
。洛
又东径百谷坞北。
延之《西征记》曰:坞在川南,因
为坞,
十余丈,刘武王西
洛,周公所营洛邑也,故《洛浩》曰:我卜瀍
东,亦惟洛
。其城方七百二十丈,南系于洛
,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凑。方六百里,因西八百里,为千里。《
秋》昭公三十二年,晋合诸侯大夫戍成周之城,故亦曰成周也。司
迁《自序》云:太史公留滞周南。挚仲治曰:古之周南,今之洛
,汉
祖始
都之,
娄敬之言,不日而驾行矣。属光武中兴,宸居洛邑,逮于魏、晋,咸两宅焉。故《魏略》曰:汉火行忌
,故去其
而加佳,魏为土德,土
之牡也,
得上而
,土得
而柔,除佳加
。《长沙耆旧传》云:祝良,字召卿,为洛
令。岁时亢旱,夭
祈雨不得,良乃曝
阶
,告诚引罪,自晨至中,紫云
起,甘雨登降。人为歌曰:天久不雨,烝人失所,天王自
,祝令特苦,
符
应,滂沱下雨。则县司及河南尹治,司隶,周官也,汉武帝使领徒隶,董督京畿后,因名司州焉。《地记》曰:洛
东
于中提山间,东
会于伊是也。昔黄帝之时,天大雾三日,帝游洛
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蘸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
,始得图书,今《河图视萌篇》是也。昔王
晋好
凤笙,招延
士,与浮丘同游伊洛之浦,
始又受玉
之瑞于此
,亦洛神宓妃之所在也。洛
又东,合
南
半石之山,北径合
坞,而东北
注于公路涧。但世俗音讹,号之曰光禄涧,非也。上有袁木固,四周绝涧,迢递百仞,广四五里,有一
,渊而不
,故溪涧即其名也。合
北与刘
合,
半石东山,西北
径刘聚,三面临涧,在猴氏西南,周畿内刘
国,故谓之刘涧。其
西北
注于合
,合
又北
注于洛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