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王世纪》 都以为不是殷汤,而是帝誉建都的地方。《 晋太康记》 、《 地道记》 都说田横死在此亭,所以改名尸乡,这说法并不正确。我按司马彪《 郡国志》 ,以为这就是春秋的尸氏,那里的沼泽荒野背依高地,城郭两边坟墓很多,就是陆士衡与王辅嗣相遇的地方。袁氏《 王陆诗叙》 :陆机初到洛阳时,途中在河南堰师过夜。当时忽然阴云密布,看见道路左边好像有人家,于是就去投宿。他看见一个少年,风姿神态端庄而有点深不可测的样子。他与陆机谈论玄学,陆机很佩服他的才能,而无法驳倒他,于是提出一个论辩题目。陆机列举了古往今来的许多史事,从名实上进行检讨,这位少年却不很喜欢,也不很理解。天将破晓时,陆机就告别上路了,在一家旅店里歇息。老板娘问道:您昨晚在哪里住宿的?这里往东好几十里都没有村庄,只有山阳王家的坟墓呀卫陆机于是感到又惊异又惆怅,回头遥望昨日走过来的道路,只见一片空荒的原野和惨戚的阴云,高高的树丛荫天蔽日,知道昨晚所遇的定是王弼了。这座山就是祝鸡翁的故居。《 搜神记》 说:祝鸡翁是洛阳人,住在尸乡北山下,养鸡百余年,鸡数达到一千余只,每只鸡都有名字,要想捉鸡时,只要叫它的名字,就会从鸡群里走到他面前。后来他到了吴山,就不知去向了。谷水又往东流经匾师城南面。皇甫谧说:帝誉建都于毫,就是堰师。王莽称为师氏,靓水又东流,注入洛水。
甘水发源于弘农郡宜阳县鹿蹄山,鹿蹄山在河南陆浑县老城西北,俗称纵山。水从山弯中流出,所以世人把那地方称为甘掌。
往东北流,到河南县以南,往北注人洛水。
甘水发源后往东北流,向北转弯流经一座老城东边。城在非山上,世人称为石城。京相潘说:有人说,甘水所出的西山上面,凹陷而平坦,有旧甘城,在河南城以西二十五里,指的就是这座城。我按甘水东面十来里的洛城南面有旧甘城,北与河南旧城相望,世人称为鉴洛城。鉴、甘读音相近,就是旧甘城,是从前王子带的食邑,所以昭叔有甘公之称。甘水又与非山水汇合。非山水发源于非山东麓的山谷,东流注入甘水。甘水又在河南城西北注入洛水。《 水经》 说从县南入洛,是搞错了。京相潘说:现在河南县西南有甘水,北流注入洛水。这就说对了。
漆水发源于扶风郡杜阳县俞山,东北流注人渭水。
《 山海经》 说:输次之山,漆水就发源在这里。北流注入渭水。这里是说从北往南流。《 尚书- 禹贡》 、太史公《 禹本纪》 说:疏导渭水往东北流到径水,又往东流过漆沮,注入河水。孔安国说:漆沮是水名,又叫洛水,发源于冯诩以北。周太王离开邺,度过漆水,翻过梁山,就在岐山脚下停下来。所以《 诗经》 说:先人初创事业,从土水来到漆水滨。又说:从那西的岸边,来到岐山脚下。这些话都与《 禹贡》 、《 本纪》 的说法相符。许慎《 说文》 说:漆水发源于右扶风郡杜阳县的岐山,东流注入渭水。漆字偏旁从水。音泰(单)。又说:又名漆城池。潘岳《 关中记》 说:关中有径、渭、溺、沪、鄂、高下、漆、沮等水。鄂、高下、漆、沮四条水,在长安西南的鄂县,漆水、沮水都往南流奔,鄂水、高卜水则北注。《 开山图》 说:丽山西北有温池。温池西南八十里,岐山在杜阳北边。长安西面有一条渠道,叫漆渠。班固《 地理志》 说:漆水在漆县西边。阐胭《 十三州志》 又说:漆水在漆县西边,北流到岐山,往东注入渭水。现在有一条水,发源于杜阳县岐山北麓的漆溪,称为漆渠,往西南流,注入岐水。但川流与地区差异很大,诸说纷纭,查核经史,又人人都有依据。我本人见识浅陋,也无从鉴别它们的是非了。
浐水水发源于京兆郡蓝田谷,北流注人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