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一503 )、正始年间(504 一508 ) ,又下令符节令江式用大篆来替换。现在殿内梁上的匾额,都是江式题的字。《 周官》 :太宰正月在象魏上张贴法令。《 广雅》 说:宫外的门阀叫象魏。《 风俗通》 说:鲁昭公在门口造了两座楼观,叫做网。阀字从门,音欺(qu) 的。《 尔雅》 说:楼观称为网。《 说文》 说:网,就是门口的楼观。《 汉官典职》 说:堰师离洛阳四十五里,远望朱雀网,一派蓬蓬勃勃的气象,就像与天相连似的,真是高大极了。《 洛阳故宫名》 有朱雀阀、白虎网、苍龙网、北网、南宫网等。《 东观汉记》 说:更始帝从洛阳出发,李松导引车驾,拉车的马忽然狂奔起来,撞到北网的铁柱门上,三匹马都死了,指的就是此网。《 白虎通》 说:门为什么一定要有网呢?阀是门的一种装饰。是用以区分地位尊卑之别的。现在间阖门外两边建造了巨网,与天上的星宿相对应,虽然没有依照礼法的规定,但也在这里颁布法令,上面加建拿思,以代替楼观- 《 广雅》 说:拿思,指的是围屏。《 释名》 说:屏是用来遮蔽自己的。军思立在门外,罕,就是复,臣子要进去报告时,到了这里可以再好好想一想。汉朝末年四处纷纷起兵,把陵园的罕思都砸了,说是不使百姓复思汉朝。《 盐铁论》 说:垣网罕思,这是说在边角上立屏风,架设起来的就是罕思。颖容又说:立胭的用意是,在上的如有错失,臣下可以写在网上,是征求人们的批评的,所以叫网。今天则在网前水南的道路右边放了一面登闻鼓来听取下面的批评意见。从前黄帝曾商议建立明堂,尧在大路边造屋以广潜询,舜有族旗持以宣告善事,禹设鼓征求民间意见,汤在大街倾听百姓非议政事,武王在灵台接见秉报者:这些都是为了广泛征求批评意见而采取的措施。渠水又分支沿御道两旁往南流,从太尉、司徒两坊间流过,那条街叫铜驼街。从前魏明帝在间阖南街放置了铜驼等兽的铸像。陆机说:铜驼高九尺,脊背高出太尉坊。水西有永宁寺,创建于熙平年间(516 - 518 ) ,造了一座九层宝塔,塔基方十四丈,从塔顶的金露盘到地面高四十九丈,是仿照代都的七层宝塔建造,但造得更高大,虽然繁华如二京,富饶如五都,但那些都城里的寺院宝塔,却都不及这里雄伟。按《 释法显行传》 ,西域有爵离浮图,高与此塔相仿,那么东都与西域二塔,风姿的庄严精妙是可相媲美了。那地方原是曹爽的故居,开工那一天,在寺院西南角掘出了曹爽的地下室,筑在地下一丈左右,四壁都用方整的石、块砌叠而成,石工细致精密,一点都没有毁坏。这些石块就都拿来作为造塔之用。要不是曹爽,平庸的匠人也是难以复制的。因而桓氏有句话说:曹子丹生了这没出息的畜牲!,确实不错。水渠左边是魏晋时的庙宇旧址,现在全都成了民居,连断垣残壁也不留、了。渠水又往西流经太庙与社坛之间,往南注入南渠。太庙和社坛都凭各种事物来辨别方向。《 周礼》 :太庙和听政的路寝都和明堂一样,设有叫燕寝的内室,只有奉祀远祖的桃庙里没有。后代就笼统地界设一庙,在下方设置正室,不再有设燕寝的规制。《 礼》 :天子建都,左边设宗庙,右边立社坛,神位以石雕成,祭祀时穿葛衣、戴礼冠。现在多由王公来主持,帝王本人一般不亲自去祭拜了。咸宁元年(275 )洛阳刮大风,社坛的树折断了,一股青气直透天庭,于是元帝东渡,魏就取代普室而昌盛起来了。渠水从铜驼街往东流经司马门南边。魏明帝开始筑网时,门胭崩塌下来,压死了数百人,于是就不再建筑,所以没有胭。门南屏风内从前放着铜翁仲,以后铜人被移走,旧址也废纪了,只留下一堆乱石。从这里往南直通宣阳门,道路纵横通达,都铺了驰道,往来通行的规定,完全与两汉时一祥。曹子建曾从御街行走,违犯了门禁,因而受到冷落。渠水又往东流经杜元凯所谓翟泉的北面,现在已经无水了。那地方的坑洼方圆九丈六尺,深二丈余,看来像是人工挖掘成的,不像泉穴。表明不是翟泉,这是第一个证据。此外王甫谧《 帝主世纪》 说:皇室安定下来以后就迁都到成周,因成周太小,容纳不下皇家的都城,所以毁掉翟泉加以扩大。泉水已经填塞了,原来的地点分明早就不存在了,表明那不是翟泉。这是第二个证据。杜预说:翟泉在太仓西南。既说是西南,对洛阳说来就不应在东北,表明那不是翟泉,这是第三个证据。据地理典籍来考证,事情大致上可以搞清楚了:那不可能是翟泉。渠水流过司空府前,流经太仓南面,从东阳门石桥下流出,注入阳渠。谷水从间阖门往南流经土山东边。水西三里有一道山坡,坡上有上山,是汉朝大将军梁冀所造。梁冀积土成山,植树建造园林。张播《 汉记》 说:山岭陡坡很多,就拿它来象征东、西两座蜻山,在里面积聚了许多金银珠玉,又捕捉了各种飞禽走兽饲养在里面。有人杀了苑里的兔子,就不断地搜寻追捕,被杀的达十三人。水往南流,经西阳门流出。西阳门就是汉时的西明门,也叫雍门。旧门原在南面,太和年间(477- 499 )因旧门斜出,所以把这座城门迁走,东边与东阳门相对。锻水又往南流经白马寺东边。从前汉明帝梦见个金色巨人,颈上佩戴着白光。他询问诸大臣,有人回答道:西方有个大神,名叫佛,样子就同陛下梦见的一样,说不定就是佛呢?于是就遣使去天竺,抄写佛经、描绘佛像带回。起初用榆木盒子装经卷,以白马载负佛像,在中夏予以宣扬。所以就拿白马作为寺名,这些榆木经盒后来移到城内憨怀太子的宝塔中存放,近世又迁回到白马寺中。金光流照、法轮东转,就是从那时开始的。谷水又往南流经平乐观东边。李尤《 平乐观赋》 说:于是建立了显赫的平乐观,把秘藏的奇珍公之于世。华娇《 后汉书》 说:灵帝在平乐观下筑了个大坛,坛上竖起十立重五彩华盖,高十丈;在大坛东北又筑了个小坛,又竖起九重华盖,高九丈。又调动了奇兵骑士数万人排成队伍,皇帝则坐在大华盖底下。典礼完毕之后,皇帝亲自身穿恺甲,号称无上将军,在列阵中走了三圈然后回去,并演戏招待远方客人。所以《 东京赋》 说:西边有平乐会场,有神兽龙雀蟠绕,大宛天马腾空,给远方来客观看。应肋说:飞廉神禽能刮风,古人用优质金属给它铸像。明帝永平五年( 62 ) ,长安迎取飞廉和铜马,放在上西门外的平乐观里。现在上西门外并没有别的楼观基址,只有西明门外留有这座土台,显得高大巍峨,也许就是平乐观了。又说皇帝的女儿幼时就夭折了,埋葬以台旁,所以又叫皇女台。晋灼说:飞廉,身子是鹿,头却像雀,有角,长着蛇的尾巴,豹的斑纹。董卓把它熔化了,铸成钱币使用,而把铜马搬到建始殿东阶下。胡军入侵,战乱中铜马也丧失了。谷水又往南流经西明门,就是旧时的广阳门。此门左边,一条支渠往东分出,流入城中,经过太社前面,又往东流经太庙南面,又往东流,在青阳门右边注入阳渠。鼓水又南流,转向东边流经津阳门南。这就是旧时的津门。从前洛水泛滥,被洪水冲走淹死的人很多,津阳城门校尉打算筑堤防水,谏议大夫陈宣劝阻他说:王尊是臣子,水漫到他的脚上就停止了,朝廷也就振兴起来,水一定不会入城的。果然水到城门就退了。谷水又往东流经宣阳门南,这就是旧时的苑门。迁都洛阳后,把城门移到这里,与间阖门相望,南面正对洛水浮桥,所以《 东京赋》 说:上溯洛水,背靠河水,左有伊水,右有擅水。洛阳这地方,在中原地区进行考察,占卜时只有洛邑为吉,实在是个有神灵枯护的京都。门的左边就是洛阳池旧址,池东就是旧时平城门所在的地方,现在已经堵塞了。此门北对洛阳南宫,所以蔡琶说:平城门、正阳之门,与宫殿相连通,皇帝去郊外祭天地时,车驾都是从此门出去的,在诸门中最为尊贵。《 洛阳诸宫名》 说:南宫有谁台与照台相对。《 东京赋》 说:其南则有谁门曲榭,邪阻城恤。《 注》 说:谁门是藏冰室的门;阻,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