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幼学琼林 > 武职(2/2)

武职(2/2)

冯异: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大将。每当其他大将坐在一起评论功劳时,冯异就退避一旁,立在大树下,因此被人称为大树将军。细柳营:汉文帝时,刘礼驻守灞上,徐厉驻守棘门,周亚夫驻守细柳。文帝去各军劳,到灞上和棘门军营,都可直驰而,但去细柳军营,守营兵士却不让他内。兵士通报周亚夫之后,放文帝一行营,并叮嘱他们不可在军营中驾快跑,于是文帝只好辔徐行。周亚夫军纪严明,防守谨慎,文帝称其为“真将军”,灞上、棘门军不过是儿戏。见《汉书-周亚夫传》。后以“细柳营”称誉纪律严明的军营。

羞与哙等伍:汉朝建立后,韩信被封为楚王。刘忌惮其势盛,找借降其为淮侯。一次韩信到樊哙那里,樊哙自称臣,并用王的礼节迎送他。韩信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无面见江东:项羽曾率八千江东弟渡江作战,后来兵败乌江,乌江亭长请他渡江,项羽不肯,说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于是剑自刎。

风声鹤唳:前秦苻率兵攻东晋,大败而逃,溃退中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兵赶来了。

都阃:都司的俗称。明代都指挥使司为一省掌兵的最机构,简称都司。

辕门:用车辕围的营门。古代君王在外扎营时,用两车车辕相对作门,因此称辕门。布:北朝魏时,檄文和捷报都写在布上,不用封,因此布又为檄文、捷报的代称。

韩信将兵:汉祖刘曾与韩信谈论带兵打仗之事,韩信说刘最多能带十万兵,而自己带兵则是多多益善。遂讥众:秦国攻赵,遂自荐随赵平原君去楚国搬救兵,游说楚王时,剑上前,说服楚王兵。事后,遂讥平原君其他随从为碌碌无为之辈。

城:指盾牌,城指城墙,都是用来抵御外敌的,因此用大将的代称。武弁:武士巾,也代指武士。

自夸:前秦苻兵东晋前,号称自己兵力有百万之众,投鞭于江,足以断。结果为东晋所败。脱颖:赵平原君要带二十人去楚国当说客,找了十九人,还差一人,于是遂自荐,平原君说:“贤士世,就像是锥放在布袋中,末尖上可以看见,而先生在我这里三年,还没有听说你了什么事情。”遂说:“那现在请让臣于布袋中吧。如果早让臣于布袋中,早就脱颖而了。”颖,本义指禾穗的末尖,这里指锥的末尖。

求士莫求全:战国时,思曾向卫侯推荐苟变为将,说他可以指挥五百辆战车。卫侯认为苟变为吏时曾吃过百姓两枚,不可重用。思就说:“圣人官人,如大匠之用木,取所长,弃其短。君以二卵弃城之将乎?”卫侯听取了思的意思,任苟变为将。

《武经》:即《武经七书》,北宋朝廷官方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兵法》《吴兵法》《六韬》《司法》《三略》《尉缭》《李卫公问对》七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下之辱:韩信少年时喜佩剑,淮有个年轻的无赖屠夫当众侮辱他说:“信能死,刺我;不能死,下。”韩信看了他很久,就从下钻过,众人都笑韩信怯懦。履:张良行刺秦始皇不成,逃亡下邳。一日在桥上遇到一位老人,他走到张良面前,故意将鞋扔到桥下去,让张良去捡。张良到惊愕,忍怒气,把鞋捡上来,跪着送到老人跟前。老把脚伸来,让张良帮他穿上鞋,张良照,老人说:“孺可教矣!”于是授《太公兵法》与张良,使其辅佐刘,灭秦建汉,成就大业。

《六韬》: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传说为周朝姜尚所著,但一般认为是后人托姜尚之名所著,作者已不可考,大约书成于战国时代。《三略》: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又称《黄石公记》、《黄石公三略》。所谓《三略》,意为上、中、下三卷韬略,共三千八百余字。相传其源于太公姜尚,经黄石公推演授予张良,故旧题黄石公撰;《隋书-经籍志》称“下邳神人撰”,均不可考,约为秦汉时无名氏作品。

兵法》。穰苴:战国时齐国军事家,著有《司法》。尉缭:战国时魏国军事家,著有《尉缭》。

【1】【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