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前世种来因”
“觉悟,出í津,莫使轮回受苦辛”
白庸连说三个警句,随即又接着道:“贤于养生者,能明天理,逆世俗之厚生,以道德滋养xìn命,不以物欲为养;以自然无为养生,不奢求豪华人生清静无欲,必能益生修道之人,乐不可极,苦不可悲,欲不可纵,物不可贪,凡事有节,执两用中若能紧闭六én,不以七情六欲败残道身,不以声色货利凿丧xìn命抱元守真,谷神自然不死,xìn命自然圆成,何有轻生之畏?存命不必贪生,唯有存心养xìn,修养道德,恬淡世情,不为厚生之物而迁其志,不苛求厚生之物而累其心放下贪心欲念,清静身心,无欲无念,以自然无为之法养生”
东方易一指点在白庸眉心,随即一颗凝聚如种的真元涌入体内
“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浑如醉欲修长生,对于屋破yà枯,爻损命亏者而言,应重点穷通气和炁之理通了此理,明了此法,就如前人所云,屋破修容易,yà枯生不难,但知归伏法,金宝积如山修可以改变全息体之质,炼可以改变全息体之形;修可以改变躯体之质,炼可以改变躯体之形唯有修炼二字,终生持之以恒,方不负来人生一遭的机缘如果不修不炼,全息体与躯体一旦分离,将很难有资格再次与的人体结合,而只能进入低层次的其它物命之中”
这一下,白庸知晓自己已经过关了,然后按照那颗的元气种运行了一番后,长长呼出一口气
忽而他面露迟疑,随即又决定发问道:“师尊昨日的言语似乎有些过于jī烈了,不知是何缘故”
虽然东方易的行事作风向来jī进,不过很少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人进行过深jā流,大多的情况下,都是抱持任你诽、任你谤,我自一剑斩之的态度那位老和尚虽然有些迂腐,可本xìn不坏,对东方易而言相当于人生中一名匆匆过客,完全没有较真的必要,谈不上特意用言语讽刺的必要,要知道他本来就是主张行动大过言辞,很少与人争论章节
东方易倒是没有在意,道:“没什么,只是想起了以前跟一位大师的jā流,当时我年纪尚轻,也无什么名气,又是一名进考秀,对世界、对道德的认知还停留在面上直到遇上了那位大师现在想来,与他的那番jā流,倒是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白庸对这种事非常感兴趣,因为很少听到师傅会用崇敬的语气说别人
“那日jā流,他跟我说了真慈悲与假慈悲的区别当时曾举例说,当你发现强盗杀人劫财,你阻止了他行凶并抓住了他,接下来怎么办呢?然后那位大师就断言说,假慈悲者就会放了强盗,真慈悲则会选择除恶务尽”
这位和尚倒也有趣,白庸连忙顺着话语问:“为什么放人的是假慈悲?杀人的反而是真慈悲?不是说慈悲为怀吗?”
“因为假易真难假慈悲功德无量,有利修行,做起来容易;真慈悲却功德有限,不利修行,做起来难试想一下,假慈悲放了人,既有阻人行凶的功德,又有慈悲为怀的功德,一下能赚两份功德而真慈悲虽然有阻人行凶的功德,却也破了杀戒,担了一份杀业,两相抵消,什么功德也没捞着”
“可放了那强盗后贼心不改,继续行凶怎么办?”
“强盗行凶是他造杀业,与你何干?何况,到时候你又可以阻止他行凶,又能赚两份功德,真是善哉善哉”
这番话倒是跟昨日东方易讽刺老和尚时的话如出一辙,白庸若有所思道:“既然如此,为什么世人都推行假慈悲,拒绝真慈悲呢?”
“这理由很明显啊,如果人人抓住强盗都杀掉,导致强盗越来越少,后消失殆尽,到那时你叫那些行假慈悲的人如何积累功德?抓住后放掉,能细水长流,不会竭泽而渔丢的是他人的xìn命,造的是强盗的杀业,积的却是自己的功德,假慈悲如此诱人,世人又何以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