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地多搽了点眼影,掩盖住浮肿。这天和任光达约好,在运河宾馆谈判,敲定出售运河热电厂合同,最终签约。是推进恢复热电厂生产决战的一天。刘万里等市领导都请好了,出席签约仪式。电视台报社记者都要到场报道。雪荣是总协调人,自然要保持良好的面貌和精神状态。
谈判需要智慧。但是,两个同学,曾经的恋人,坐下来谈判,一官一商,只为恢复热电厂生产这同一个目标坐下来谈判,几乎用不着什么智慧。雪荣按时赶到会场,任光达和他的助手已经坐在那里了。
谈判开始不久,形势发生变化。雪荣不得不承认任光达精明。她尽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地拿出一份合同,条文清晰地规定了出售和收购双方的责权利,但是,任光达抓住运河市恢复热电厂生产列入全市为民办实项目这个弱点,讨价还价,步步紧逼,最终彻底否定了雪荣起草的合同,几乎完全按照他手里的合同执行。谈判本身就是妥协的艺术。但雪荣与任光达的谈判却只有雪荣妥协,而任光达不作任何妥协,艺术变成强买强卖。
雪荣在谈判休息时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交流说“我总算理解李鸿章那些丧权辱国条款是怎么谈的了。李鸿章不聪明吗?李鸿章没有智慧吗?他不知道自己将来会被钉在民族历史的耻辱柱上吗?没有办法的,不对等的谈判怎么谈。对方开出天价,你不妥协,不光八国联军给颜色看,连老佛爷也不高兴。”
有人调侃雪荣“你就是运河市的女李鸿章。”
雪荣自嘲“谁让我赶上了呢。”
雪荣的话里包含着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痛心,更包含着对贪婪的任光达说不出的评判,还包含着对自己聪明才智受制于体制的窝囊。因为,每谈一个条款,雪荣都无权答应。当她与任光达据理力争,任光达软缠硬磨总是不让步时,她都会离开谈判桌,或在走廊里徘徊,或去洗手间,但都是借口打电话请示市里领导。在电话里,她会振振有词说出很多理由在一些条款上不能让步,但是,市领导似乎更能高瞻远瞩,总能在雪荣看来不可让步的地方屡屡妥协让步,弄得雪荣挖空心思与任光达的斗智斗勇最终付诸东流。这里有什么蹊跷吗?否则,为什么任光达的砝码总是与市领导的底线那么吻合?雪荣打不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