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党校 > 第十章(4/4)

第十章(4/4)

是大事,耽误不得。"丁安邦很痛快地答应了。其实,现在三个副校长,谁都只是副校长。马国志虽然不来上班,但也没明确到底由谁来主持工作。只是因为丁安邦排名在前,年龄又稍长些,所以,就形成了丁安邦问事多的格局。吕专本来就不太喜欢问事,也乐得清闲。既然吕专都没有意见,周天浩还犯得着去计较?周天浩笑道:"那就谢谢丁校长了。我让她安排好工作。"

周天浩走后,丁安邦站在窗前。马上就到5月了,绿意渐浓,春事更盛。他想起刚才王伊达在电话里说的话,心里不禁有了些焦急。

刚才,因为任晓闵、周天浩他们在,丁安邦只是应着王伊达副书记的话。其实,王伊达书记在电话里告诉他:省纪委关注上了南州党校的群众举报,已经决定马上下来调查。这一调查,如果没问题则好;如果有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南州市委党校下一步班子的建设。他要求丁安邦务必高度认识这事的严重性,尽快做好党校内部个别人的工作。"行动要快,方法要多,效果要好。"王伊达提了三个具体的要求。这三个要求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起来,却是十分的困难。领导就是领导,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最难的要求,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布置下去,然后让下面去领会、执行和创新。

最简单的也是最稳妥的。像王伊达这三条最原则性的指示,就是拿到桌面上来,也是正确无比的。什么叫行动要快?既可以理解为针对内部个别同志的行动,也可以理解为配合省纪委调查的行动。方法要多,既可以看做是解决内部同志的方法要多,同时也可以看做是改正不足的方法要多。至于效果要好,就更笼统了。什么是效果?是什么效果?谁都说不准,就看你理解了。你理解成做党校内部个别人工作的效果,可以。但那是你的想法。王伊达书记也许说的正是整个党校工作。要说世界上有什么语言,能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除了禅宗,大概就只有官场语言了。

丁安邦也在官场上糊里糊涂地混了十几二十年了,虽说党校相对于纯粹的官场是有点边缘化,但是,到了校长这个层面,那也绝对是算真正进入了官场。对于王伊达的话,他当然懂得。因为懂得,所以忧虑。省纪委来过问群众举报的事,说明这件事情已经升级了。以前在市里,因为党校的校长是王伊达副书记,市纪委多少还有些顾虑。可现在到了省里,情况就不同了。马国志当上常务后,确实与当常务之前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后来的这两年,马国志几乎是在党校搞"一言堂"了。党校综合楼的建设,当时四个副校长当中,只有马国志和周天浩赞成。二比二平,但马国志坚持了。7000多万的投资,虽然财政和省里也解决了一些,大部分现在还挂着外债。当初,丁安邦对马国志坚持要在退下来之前建综合楼也觉得有些费解。都要退了,何必找这些麻烦事做?直到后来吴旗他们向上举报了,他才豁然开朗,原来…

也许事实就真的像吴旗他们所说的那样,马国志就真的成了"59岁现象"的实践者。据说,吴旗举报的材料上,有党校好几十个老师的签名,里面还附有比较详细的证据。年初,听说有一份举报材料转到了党校纪委火灿书记的手中,但很快就被马国志拿走了。据火灿说,他也只是稍稍看了看,只看见后面的签名很多,至于内容,他也没看仔细。

不管仔细不仔细,丁安邦宁愿相信,火灿只是为了和稀泥。马国志当上常务以后,火灿才从后勤上调到纪委,解决了正处。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阿弥陀佛"的人,他当纪委书记,对于党校这个宁静的所在,倒也合适。

【1】【2】【3】【4】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