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儿喝过一次酒,就这么一点点带有传奇色彩的来历,大家听了大笑。组织委员马国朝说:“这叫做:贺书记注定灌河当书记,才能够早年慧眼识英才!”
青石沟村支书史敬先,在村里作风比较“开渣”(有魄力),几任领导都给予了充分肯定。我来之前,他才辟了一个山包盖了一处新宅子。后来有人说,他开辟的这个新宅子风水不好,因为房子盖起以后,他女人就开始有病住院;刚出院回家,他的孩子又掉进了红薯窖里,差点没命;大年下的,他买了一挂长鞭炮放放,崩崩秽气,结果把柴垛点燃,着了半个灶火;救火时又烧伤了脚,过罢年两个多月,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到镇上开会村里专门派三轮车接送,大家开玩笑说他成了专车书记。这还不够,因为他的村东边果子峪村有几个人常年告状,也传染给了他这个村,于是几个群众就跟他捣蛋。
灌河人很奇怪,也许是去省城的路比去县城的路好走的缘故,只要上访,既不上镇里,又不去县城,也不到市里,一头就往省会里钻。告不大的小事也跑到省里。山里人一到大都市就成了“大傻蛋”上访的人,家里一般都不富裕,出门时带的钱肯定不多,到了卞州那样大的都市,这些山里人晕头转向,吃不好、没地方住,有人连信访部门的大门朝哪里开都没有找到就回来了,又冻又饿,心里发誓不会再去第二回。
山里人又自有他们自己的狡黠之处,回到村里后,对自己进省会吃的苦、受的罪守口如瓶,反而吹嘘“省里领导如何如何的好,管吃管住,给好烟卷子抽,好茶叶水喝,回来还给送二十块钱的盘缠”老百姓好糊弄,于是大家对能够去省里上访很神往。接着,又有人上当去上访,回来照此办理,再骗其他人继续上当。
青石沟村的上访人,就是听了果子峪村的上访人说得心里发痒,也抱着找到大官,一炮告倒史敬先的必胜信念,满怀革命的战斗豪情去了卞州,结果连省委在哪里也没有找到。
一个识字较多的人说,我们不能白跑一趟,死马当成活马医,不如找个邮局把告状材料寄给省委书记吧。他们就买了一个信封,写上“省委书记亲收、您的一群老乡寄”可能是秘书真的把他们当成了省委书记的老乡,竟然天真地把信交给了省委书记,估计省委书记也不过看了两眼就顺手批转给信访局阅处。这一批不打紧,层层跟着下达批示,最后由县纪委批到镇纪委查处,并报结果。
镇纪委书记牛振山把层层批件交给我看后说:“贺书记,看来这里的问题相当严重,怎么查,由你来定夺!”
我在县委办公室干过多年,这号事情见得多了。又看了看批得密密麻麻的信封上,写得歪歪扭扭的字,是“您的一群老乡”一下子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如果反馈给省委书记,他一定觉得非常可笑。又看看内容,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问题。就说:“振山,你现在不用调查就可以向上写汇报,‘经查证,没有实据’就行了。”
振山不太理解我的意图,说这么办是不是有点草率?我给振山讲了我对这封信的看法分析。振山明白了:“对,就是这么回事!”他又问:“那村里的老百姓咋办?”
我说:“好办,抽空你带纪检委员去一趟,不要说省委有批件,只说党委见到了你们的材料,来了解一下情况就是了。”
振山说:“是深了解,还是浅了解?”
我说:“据我所知,史敬先没有多大问题,这些人实际上是看着史敬先最近倒霉事情多,想落井下石罢了。你知道山沟里烤败的小火堆咋个弄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