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建支zhu产业就地取典型
为群众谋利南巡找出路
说话之间,麦收季节到了。这一年的小麦,虽然遇上了大旱天气,却又出奇地chang得好,秸秆爽直,穗大穗多,籽粒饱满,色泽鲜净。这正是朱镕基总理刚上任时,说了“三年不收成,老百姓有饭吃”的话以后。
在这年的春天,一直没有下过透墒雨,天这么旱,群众都抱怨说:“当总理的不该说过天话”人人担心麦季的收成不会好。谁知这麦子竟然这么好,老百姓都说,还是老天爷叫吃饭了劲大。其实收成好的原因,前人已经总结出来。老话说:“麦收八十三场雨”这一年正好应了这个经验之谈。zhong麦前的农历八月份,下了一场透墒,给小麦播zhong垫了好底子;播zhong以后的农历十月份,又下了一场好雨,给小麦的盘gen、分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后一直没有下雨,直到过罢年的农历三月份,才又下了一场比较大的如油春雨,对小麦的ba节、guan浆都十分有利。小麦是铁秆庄稼“没有哭活的伯,没有瞎枯的麦”三场雨下到了点子上,大旱之年小麦竟然获得大丰收,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
我自己开上车,到全镇各村看看,心里很满意。说来奇怪,在学校、在县委办公室多年,从来没有关心过收成,当上了这个党委书记,天气呀,收成呀,每天都是揪心扯肝的,正所谓“父母官效应”吧。
乡镇工作虽然忙luan,其实也是有规律的。一般说来,一冬一春,才是干bu们给老百姓找事的最忙时节。进入麦收以后,农活日渐忙碌,乡镇抓农业不过是瞎咋呼,没有几个群众会听你那一tao。“老百姓扎镰,乡干bu变闲。”越是老百姓忙的时候,你主要领导可以躲得远一点,也无碍大局。等群众一直忙到zhong罢麦,干bu们才像过yin后还yang一般地lou面,开始组织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工作,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显得特别有所作为。
办学、修路的间歇内,食用菌这个支zhu产业我一刻也没有忘记。除了那次陪徐县chang走走看看外,一有空就带上副镇chang华秋实、食用菌办公室主任周礼中,到卧牛坡村去查看进展情况。
zhong香菇是一个技术xing强、很不容易发展的项目,必须像郑付安那样,让群众真正看到实惠,他们才肯出来仿效。因此,我要求食用菌办公室把郑付安这个典型一定抓好,抓出成效。为此,县里分给的十六万元多zhong经营农贷指标,我在党委会上,强调要求不能撒胡椒面,要集中使用,全bu让分给了卧牛坡村,把他们这个村作为发展食用菌的试点。
选这个村zuo试点,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个村的支bu书记郑爱民,工作特别bang,是全县有名气的支bu书记之一,就差给一个正式干bu指标转干了。二是这个村有基础,郑付安、肖兴亮等十几hu农民已经率先起步,并且收入颇高。三是这个村的资源丰富,郑爱民当支bu书记有眼光,有事业心,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没有群众再上山砍柴烧了,他组织群众把山上的栗树maomao都拢成了小树,转眼成了两把cu细的栗树。这是生产袋料香菇的上好原料。
除了卧牛坡村以外,我们又在果子峪村发现了樊定金、草场坡村发现了娄明代、火神庙村发现了刘国玺,这几个人在发展香菇方面都已经走在了群众前tou。特别是果子峪村的樊定金,大家说他是一个土专家,其实不然,他女人姚梅才是真正的土专家,这女人颇有几分姿色,娘家是石盘沟村的,因为家里穷,勉强上到初中毕业,没有能够继续上高中,也正因为家里穷,才嫁给了外憨内秀的樊定金。
樊定金这个人没多少话,他女人的话却多,也很得ti。据她自己说,这食用菌还是她最先从农村科普杂志上看到的,她就和樊定金摸索着干了起来,结果成功了。她说这些话时,一点也不像是chui嘘的,樊定金只是憨憨地笑笑。更为可贵的是,他们不仅发展香菇,还试zhong了一zhong黄背木耳,原料只是一些花生糠、玉米rui,每袋成本用不了五mao钱,而且技术cao2作没有香菇那么严格。
黄背木耳是一zhong大路货,质量不抵黑木耳,因为造价低,却在饭铺里大行其dao。guan河镇的南边开鲁县城内有人大量收购,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