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准备了,要去撩拨创造了我们这个伟大宇宙的另一个伟大文明吗?
他犹豫不决的拿起电话,接线员说:“是!阁下”
“我们…我们现在可否暂停倒数?”
“不!阁下!”
“为什么?”
“因为时间差的关系,开始实验的信号实际上在十七分钟以前就发出去了。”
“没有人告诉我这个。”米高扬咕噜了一声。
“是!阁下!”
米高扬想,算了吧,这事已经发生了。他躺回沙发上,继续去玩18格数字游戏。
同时间另一个空间。
IBM公司原子静力学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正在夜以继日地进行一项实验,实验的内容很简单,在万圣节到来之前,他们打算用126颗碳16原子在一块由激光组成的引力场中拼出“IcomefromIBM”这句话。这对于参加实验的研究人员和IBM公司来说十分重要,因为他们期望轻易获得的下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计划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挑战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事实上,谁也没有想到过会发生如此的情况。两个月之前,在远离佛罗里达和美国本土、位于中亚的某个地方,基地组织突然通过其旗下的合法电视台,向全世界播放了拉马丹·拉登先生(这个名字与另一个名字具有想当然的相似性,但是,作者本人及杂志社都认为,这种联系纯系读者的丰富而可怕的联想)的最新研究成果。
这个研究成果由以下三句话组成:
安拉是这个世界的唯一主宰,穆罕默德是他的先知。
宇宙是从安拉在安息日所打的一个神圣的喷嚏中产生的。宇宙中的一切物质也随之诞生。
安拉本人并不知情,但他的马夫知道这一切。
老实说,由于拉马丹·拉登先生在CSI(国际科学论文)上从未发表过任何有见地的论文,他的这项研究成果一开始并未给科学界带来什么影响,有几家研究机构拒绝发表他的成果,有一家小报由于实在找不到可以刊发的论文,而又必须发表足够数量的科学论文以保持其严肃性,才勉强发表了它,而且把它刊登在广告栏上面(广告是由基地组织的公司赞助的,这不由得让人在此产生不好的联想)。
一开始,世界平平静静。一个月后,国际科学家研究会、国际哲学家研究会和其他十六个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近四百商业研究机构同时开始了对这项研究成果的——用《纽约时报》的话来说——“暴风骤雨般的狂轰滥炸”语言涉及六十种官方语言,形式包括攻击、谩骂、诅咒、调侃、歌剧、散文、行为艺术,内容涉及物理、化学、哲学、生物、犯罪学、奴隶贸易…人人都想在他们千奇百怪的论文中证明——
证明——
证明…
先等一等,拉马丹·拉登先生到底说了些什么?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三句话,可是…没有人能够搞清楚它的深奥含义。由于基地组织关闭了其下属的合法电视台,人们无法得到拉马丹·拉登先生的下一步解释。得不到解释就弄不清楚,弄不清楚就无法反驳,无法反驳就…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们动摇了,科学界集体向后站,非政府组织装模作样,好像之前什么话都没讲过。
论文见报四十五天后,在巴黎和布鲁塞尔的大街小巷,人们公开讨论拉马丹·拉登先生获得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可能性,讨论详细到了猜测拉马丹·拉登先生获奖时将穿什么颜色衣服的地步。
IBM公司别无选择,只能放弃空间动能力学的研究,转而进行大分子原子排列,试图从观赏性上占据评选的优势地位。
十月十二日,随着“I”和“come”的完成,有六名研究人员进了海伦堡脊椎康复中心。这天晚上(也可以说是第二天凌晨),正当贝肯·冯·伯克(这个名字表明他是一名德国贵族)独自一人在实验室里,将一颗碳16原子放到引力场中形成“f”的第一个点时,怪事发生了。那个原子在冯·伯克的视线内闪烁了一下,接着又是一下。
冯·伯克去了一趟洗手间,又喝了一杯浓得胃痉挛的咖啡,等他回来的时候,计算机上已经记录了33次闪烁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