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西北的水面之上。
那时,船的航行位置,离一个叫作“老爷庙”的小镇不远,有若干渔民都见过这艘船在行驶,看来一切都正常无异。
但是,神户丸在下午时分,风清气朗,湖上水波不高的情形下,突然消失无踪。
它消失得极其彻底——一下子就不见了,不但未曾到达目的地,而且,再也未被人看到。船不见了,船上二百多人也不见了。
船在湖上不见了,当然不会设想它飞上了天,而是设想它沉到湖底。
其时,正是中日战争的后期(五个月之后,第一枚原子弹就投到了广岛),也正是天亮前后,正黑暗的时期,日本军在中国的侵略行为,趋于疯狂,当然,所遇到的反抗,也同样升级。
那是敌我双方拼个你死我活的年代,除了正规军队之外,活跃的抗日游击队,在热血的中华儿女努力之下,也到处给入侵的兽军以严重的打击。
所以,神户丸的失踪,使日军首先想到的是:遭到了游击队的袭击。
鄱阳湖北端,是江西、湖北、安徽三省的交界处,地形和人文关系都复杂无比,也正是游击队很是活跃的一个所在。
(后来,我知道白老大对这件事研究过,正是因为他有一个朋友就在当地领导一股游击队,和日军有过许多次接触,且曾打过神户丸主意之故。)
日军作如是想,自然很合理,可是事后日军的大规模搜索行动,却不是很合情理。
其时,虽然日军和它所组织的伪军,还控制着中国相当大的地区,在世界范围内,日本的侵略行动,已经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到了日暮途穷的地步。
太平洋逐岛战,日军和盟军的激战,已经肯定盟军的胜利——在三月十四日,硫磺岛战役结束之后,形势已经十分明朗。
日本的本土,也正连续不断地遭受盟军猛烈的轰炸。日本的国力,在几年的侵略战争之中,耗费殆尽,几乎已经失去作战的能力了。
在这样千创百孔的情形之下,一艘在内河航行的运输船沉没了,真正是小事一桩,完全不值得认真对付的。
可是,日本方面却采取了异乎寻常的行动。非但调来了大量兵力,封锁当地,而且,还从海军调来潜水人员,进行搜索。
那时的日本海军,自身已经如同风中残烛,朝不保夕,但仍然派出了超过三十名的潜水专家,去搜索失踪了的神户丸。
日本方面这种异常的行动,自然引人注目,于是,传说就纷纭而至。在最后,传说归于两类。一个说法是:船上有极重要的人物在。第二个说法则是:船上有极重要的货物在。
对于重要人物,人们的兴趣不大,因为人物再重要,船沉了之后,也必然变成了死尸一具。死人没有甚么用,生前再重要,死后也不过是一团腐肉而已。
倒是重要的货物,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因为货物不坏,譬如说黄金、在水中百年千年,依然是黄金,价值不变。
所以,一时之间,当地的游击队也好,湖匪也好,都睁大了眼盯着,看日本人能从水中捞起点甚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