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上午就没有下雪了,多云有风,气温华氏15度左右。我们脚下,大漠冰川从西面往下延伸峡谷,
下我们站在冰川的东端边缘。德莱梅戈火山和德纳姆勒火山或多或少被抛在我们
后了,只是德莱梅戈那尖削的脊梁依然耸立在我们东面。我们爬呀爬,已经爬到一个关键的地方,从那儿我们必须选择,是继续沿着茫茫的冰川西行,逐渐登上冰川
原,还是冒险攀登在今晚营地以北一英里远的冰岩峭
,缩短20到30英里路程。
艾斯克奇韦·瑞姆·伊尔·赫提假说:奥格雷纳西北
及其列岛在近一万到两万年间火山活动在加剧。他还预言冰川世纪的终结,至少是它的隐退,继而
现间冰期,火山释放
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到时候将积聚成保温层,蓄积从地面反
来的长波
能,与此同时允许太
直接
大气层,而不损失
能。他还预言,全球平均气温最终将增加华氏30度,
达72度。我很
兴,到那时我已不在人世了。艾说,地球上的科学家也提
了类似的理论,来解释他们最后的冰川世纪为什么还在不完全地隐退。这些理论既无法辩驳,也无法证明,没有人确切知
冰川之谜。“无知之雪”一直没有被人踏踩过。
德纳姆勒火山正在发,冻雨落在嘴上带有烟味和硫磺气味。西面雨云弥漫,终日黑幕低垂。云、冰雨、冰、空气等等一切,全都变成暗红
,随即又逐渐褪成灰
。冰川在我们脚下微微颤抖。
2月3日。里程计显示今天我们走了16英里,但直线距离计算,我们离昨夜的营地不到八英里远,还在火山之间的冰隘
里。德纳姆勒火山正在
发。我们来回徜徉,寻找一
冰隙的尽
,以便让雪橇整个儿通过,然后又寻找下一
冰隙的尽
。我们试图北行,结果却老是被迫往西或东行
。
今天清晨艾的脸冻坏了,我偶然发现他的鼻、耳朵、下
全成了死灰
。我
了
他的脸,他苏醒过来,还算好,不很严重,但我们务必小心谨慎。狂风呼啸,扫
冰川,简直是死亡之风,我们只好
风而行。
2月6日。真倒霉。我们费了一天的工夫,都没找到办法把雪橇拉上山。
行了四英里,而且方向仍然是错的。广袤的冰川呈一条漫长的曲线,往西绵延到戈布宁
原。这两座火山之间的冰川宽约四英里,走到它的中央地带不会太难,但它的裂谷比我预想的多,而且表面已经
蚀了。
“火焰与恐惧,好仆人,坏主人。”他要恐惧为他效劳,我却躲避恐惧,走远路绕过去。他兼有勇气与理智。旅途本来就如此艰难,再去寻找什么安全路线,有何意义?
还是要赞尚未完成创造的造
主!
艾宁愿冒风险。
2月4日。小雪,气温华氏15到20度。今天我们行程12英里,其中大约五英里是有效行程,戈布宁大冰川边缘愈来愈清晰了,矗立在我们上方的北面。此时,我们看见冰河有数英里宽,德纳姆勒火山与德莱梅戈火山之间的“手臂”仅存一
指
了,此刻我们
在“手臂”上。从营地转
往下眺望,只见冒着黑烟的山峰兀然横立在冰川
上,将其分裂、撕开、搅动。再向前面远眺,可见冰川
开阔,逐渐升
,呈曲线蜿蜒,俯瞰着黑沉沉的山脊,与峰仞千尺的冰墙相接,冰墙锁在云、烟、雪中。火山碴与尘埃随雪飘落,冰山布满了,或冰里陷满了碴块,冰面便于行走,但拉雪橇却艰难,看来又需要用
橇了。有两三次,火山
的石块重重地落在我们
边,呼啸着撞击冰地,燃成一块大窟隆。我们犹如渺小的虫
爬过一个正
于形成过程中的肮脏、混沌的世界。
他压儿不会自我保护,完全暴
于大自然的威胁下,易于受到伤害,甚至连他的生
都幸免不了,那东西一定始终吊在他的
外面。另一方面,他却很
壮,
壮得令人难以置信。我不敢肯定他拉雪橇的耐力比我好,但却比我拉得猛而快——力量是我的两倍。他无论在前面还是后面都可以抬起雪橇,绕过障碍。除非发功,我是抬不起,稳不住整车重量的。与他的脆弱和
壮匹
,他还有一
时而灰心丧气,时而又勇猛
取的气质:一
刚烈、暴躁的勇气。这些天来,我们举步维艰,蜗
似的爬行,把他折腾得心力
瘁。假若他属于我的
族的话,我就会把他视为懦夫,但事实他没有半
懦弱;相反,我从未见过他那么临危不惧的人,他随时都急于玩命,接受悬崖峭
的突如其来的残酷考验。
雪里夹杂着密集的烟灰,整日都是天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