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荡去。顿时,城上城下都发出了呼喊声。城下的隋军在欣喜欢呼,城上的高丽兵在愤怒咆哮。也不知他是怎么练成的,在飘带上用力一绷,几个起落,又再度窜上城头,站在冲梯顶上的箱子中与城头敌人展开拼博。高丽兵拼命防卫,沈光终究没能杀人城内。乘车观战的扬帝看到这种场面,抚掌称赞:
“太好了!技高胆大,快把这位英雄叫过来。”
远征开始以来,炀帝还从未看到过今天这样使他快活的场面,所以他非常高兴。
为了凑皇帝的兴,沈光还来不及更换战袍,就被叫到皇帝面前。银灰色的盔甲还沾着敌人的血迹,全身上下还带着战场上惨烈的气味。从大本营幕后偷看热闹的女眷们小声议论。沈光的英姿与三国时代、南北朝时期的青年勇士相比毫不逊色。沈光跪在皇帝面前向天子谢恩后,炀帝问起沈光的姓名、字及出生地等。
“嗯,田的字叫总持吗?”
扬帝高兴地问道。
“朕的别名也叫总持哪。”
扬帝信仰佛教,年轻时曾皈依天台宗始祖智频门下,得法名“总持”扬帝他生在北朝,却热爱南朝的风俗文化,乃至佛教等。
平时胆大的沈光,遇到这样偶然巧合的事,心里有点不安,怕皇上为了“避讳”不知又会做出什么事,炀帝却没有他预期中的反应,大笑说:
怎么,‘总持’这字不是挺好吗?没有必要改,我为能有天下无双的英雄和我同名而高兴,任命你为朝请大夫,以此来勉励你。”
炀帝不但爱美女,而且也爱英雄好汉。人也好,建筑物也好,反正炀帝就是喜欢那些看来气派的。
朝请大夫,说白了就是宫廷中的书记官,称不上是特别的职务。总而言之,可以让沈光正式待在皇帝身旁。就他的性格和才能当秘书做个护卫官,当个说话聊天对象的角色最适合不过了。沈光接受了皇帝的厚爱,下跪谢恩。不久之后,杨帝由于赏识这位英姿飒爽的武士,为能让他经常在自己身旁,任命他为折冲郎,即现在的近卫军高级军官。
III
征辽之战不单是只有陆战,在杨帝围攻江城的时候,水师大都督来护儿的三百只战舰也已经从东来港出发,劈波斩狼向高丽领地进军。山东半岛到朝鲜半岛约七百里,水师大都督打算横渡黄海进人识水(今日的大同江),然后逆流而进直袭平壤城。这是一个宏伟的作战计划,来护儿所率的总兵力,按每艘战船二百人计算,总共有六万人之多。
高丽士兵从海滨看到巨大的战部,从南面地平线逐渐出现在海面上,各个胆颤心惊,惊谎不安,基本上,和一个比自己大很多倍的敌国作战时,就会有一种无法消除的恐怖感,一只船足有十栋民宅那么大,船上装备各种进攻武器,船队傲然驶进岸边,逆识水而上,直逼平壤城。高南军队的总统帅乙支文德接到报告后镇静地说:“隋军强大早有所闻,不必惊慌,我们自有对策。”
高丽国已经知道隋会从水陆两面攻击他们,是百济向他们提供的军事情报,百济一方面给丽通风报信,另一方面把军队集结在国境上,与高丽两军对峙。百济想在战势对高丽不利时,突破国境分享隋军的胜利成果。百济需要巧妙地把握时机,不能有丝毫的疏忽。新罗与百济相较,反对高丽的态度较不明显,这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它离隋比较远,离百济近,对百济有警惕心,另外对一海之隔的倭国也有提防,自己不轻易采取任何行动。以上情况对高丽意义重大,如果高丽不能击退征辽大军,就意味着高丽国彻底失败。
高丽的战术是主动放弃平壤外城,退缩到内城,伺机反攻。
隋军不经战斗就顺利把船靠了岸,很多士兵一上岸则进人外城,开始在无人的市街内大肆掠夺。来护儿对士兵的掠夺没有制止,认为这是士气高昂必然的行为。为士兵们从心里不想出征打仗,必须让他们有机会发泄不满。
高丽军暗中观察用军的行动,寻找合适时机出击。正当隋兵完全沉迷于略夺之中,完全失去军队秩序时候,元王之弟连武用问电袭击战术,一举把掠夺者击溃。混乱之中,来护儿受到自己儿子的保护才勉强从市街逃到河边,到将周法尚正在那儿等着主帅,派兵把主帅救上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