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其间似乎包含很多苦涩,和个人认知的懵懂和艰难,是么?[寂静之声]:晓白说的没错,我是特意用了一个“寻”字的。我觉得认识自己其实是很简单的,难就难在承认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
曾经的一度迷惘,一度惶恐,现在想来只是年少无知的怯懦表现。最初上同志网站只是看一些文章,后来觉得太多都是离奇或纯粹的欲望宣泄,所以开始关注一些新闻。偶然发现很多新闻都是“爱白”
提供的,顿时对这样一个地方很是向往。搜狐里的一番努力,终于寻到了这个天地,于是变得只为这里情有独钟。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我们都固执地认为江南的秋天要少一些凄凉,多一些温存。少一些仓促,多一些柔缓。那是我们都向往的季节。所以“我”用了“江南”
这个名字。[晓白]:同性爱,是自然的一种情感,它与世俗认可的异性爱有着一样的自然本性。
同时,现时它因为承受更多压力,却没有世俗道德和婚姻约束,因而它的维系体现更多的忠诚感。寂静在写作中“忠诚”主题和意识是否同样占有绝大的位置?而生活中,作为一个同性爱者,又如何看待“忠诚”
?男子间同性爱包含着深厚的“友谊”关系,这样一种“友谊”自始至终都熔铸在同性爱中,这也大大有别于一般意义的异性爱和异性婚姻。
“江南”和“安”的爱和友谊仿佛就像水间云天一般,生生相息。尤其随着“安”病情加重,情感似乎在超越一般意义的爱,因为在通常情况下,爱常常会是自私的。生死之间,每一个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即使父母、情人…寂静呢?在创作中。
读者的评论是否影响到了你?影响有多大?[寂静之声]:我自己觉得无论是同性爱还是异性爱都有“三诚”为主题。首先要向对方“坦诚”这样才能彼此信任。而“忠诚”
则是爱情能否长久的关键。即使最后大家还是要面临分离,我们也应该“真诚”地祝福对方。晓白说得对,很多同性爱情都是由友谊深化而来的“江南”和“安”就如同我和我的他,除了那份深厚的友谊,还有一种亲情般的不可淡漠在里面。
比起萍水相逢的爱情,我觉得两小无猜更让那份感情难以磨灭。这可能就是为什么“随着‘安’病情加重,情感似乎在超越一般意义的爱”的原因吧。可以说读者的评论对我很重要。每次我都会特意去看看大家对我作品的评价,而且会很认真地阅读,甚至有的让我很感动。
我很感激那些一直支持并期待我的读者,也很感谢给予我意见和批评的朋友。无论是怎样的评语,都是大家对我的希望和建议,都是鼓励我,帮助我的善意,所以我很重视。
但要说影响,可能对我的心态多少有一点。比如听到有人说被它感动哭了,我会觉得不好意思,有人觉得平乏无味,我会觉得有些受伤,但这都是一定程度上的。
毕竟我认为它不光是写给读者的,它也是写给我自己的。所以说评论影响的只是我写东西时的不同心情,对于文章本身,并不能如何左右,它仍是我最原始想表达的。
[晓白]:寂静,有人可能会说,一份如此厚重的记忆,对于你的未来可能成为一种铁的“铠甲”你可能再不让人现实中的人,看到里面那个血肉丰满的人。是这样么?在生命中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