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前言
一
《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ma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
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bu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jing1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一九二九年托ma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xing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
二
关于托ma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他是现代德国文坛上继往开来的大师。近年来,我国文化界陆续出版了他的一些名作,例如《托ma斯·曼中短篇小说选》、《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和《绿di在魏玛》等。他那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写作技巧,在读者心中留下了shen刻难忘的印象,而贯穿每bu或每篇小说的人dao主义jing1神和民主思想,又使我们受到感染,获得启迪。他以犀利的笔chu2鞭挞权贵,嘲讽某些人的伪善与自私,而对正直的人民群众则寄予同情与希望。他以作家的良知卫护艺术的尊严,对那些扼杀艺术、毁灭艺术家的行为痛心疾首。由于他受叔本华和尼采等人哲学思想的影响,某些作品固然liulou出一定的颓废情绪和消极思想,但总的基调无疑是健康向上的,有shen刻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
一九一二年五月至六月,托ma斯·曼的妻子卡塔林娜因肺bu染疾,在瑞士达沃斯肺病疗养院住了三星期左右,他也陪同前往。在此期间,作家对疗养院的各zhong生活和各色人物作了jing1心观察,《魔山》的素材即由此而得。他从一九一二年开始执笔写这buju著,一九一四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得不中断写作。以后历尽艰苦,时断时续,终于在一九二四年问世。一九一五年,他在给奥地利语文学家保罗·阿曼的信中曾谈起《魔山》的写作缘起:“我在战前不久开始写一bu中篇小说——一个ju有教育和政治意图的故事。情节发生在山中的一所肺病疗养院里,在这里,一个年轻人遇到了极大的诱惑,遇到了死亡,并且hua稽而可怕地经历了人dao与浪漫主义、进步与反动、健康与疾病的矛盾。但与其说是为了要解决什么,倒不如说是为了理解和获得认识。这一切ju有幽默的虚无主义jing1神。”见《托ma斯·曼给保罗·阿曼的信(1915—1952)》,吕贝克,一九五九年版,第二十九页。不过在以后写作过程中,中篇扩展成为一buchang篇小说,信中所说“幽默”的xing质也丧失殆尽,而主题却大大shen化了。以后,托ma斯·曼进一步提出了战时和战后年代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引起的zhongzhong新问题,从而赋予这buju著以新的色彩和生命力。
三
上面已经说过,《魔山》是以瑞士一座著名的国际疗养院为背景的。疗养院里住着各色各样的人物,有刚毅正直、日夜盼望下山回联队的德国军人约阿希姆,有乐天知命、嗜酒成xing的荷兰富商明希尔·pi佩尔科尔恩,有酷爱自由、不拘小节的俄国女人肖夏太太,有愚昧无知、专爱自chui自擂和卖弄风情的斯特尔夫人,有学识渊博、以人类进步为己任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sai塔姆布里尼,还有口若悬河、愤世嫉俗的犹太人纳夫塔,他对欧洲的一切现存秩序嗤之以鼻,竭力鼓chui战争的正义xing和必要xing…我们的主人公汉斯·卡斯托尔普就是生活在这群人中间,同他们混日子,打jiaodao。他是汉堡一名见习工程师,本是以“客人”shen份上山来探望他表哥约阿希姆的,想不到自己也染上了肺结he,一住七年,经受了生活的甜酸苦辣和疗养院里的风风雨雨。七年里,他怀着沉痛的心情眼看许多男女病友悄然去世,其中也包括亲爱的表哥。七年里,他学习到许多学校和社会看不到的东西,了解“jing1神分析法”是怎么一回事,还参加了招魂会一类的把戏,悠悠晃晃看到了表哥的亡魂。他探究宇宙的奥秘和疾病与死亡之谜,对人生的各zhong问题进行了shen刻的内省。妩媚的肖夏太太激起他初恋的热情,在狂欢节之夜,他终于跪在她面前,向她倾吐自己的衷曲;可她却对他不冷不热,若即若离,不久就下山离他而去。数年后肖夏太太回疗养院,shen边伴着的是荷兰富商pi佩尔科尔恩,这不由使汉斯·卡斯托尔普妒火中烧,但经过一番波折,这三个人终于结成亲密的友谊。在疗养院漫chang而无聊的岁月里,人文主义者sai塔姆布里尼经常苦口婆心地教育他,要他有独立思考能力,不受耶稣会会士纳夫塔的异端邪说所蛊惑,而纳夫塔也竭力向他说教,希望能争取他到自己这边来。这两个对手经常chun枪she2战,最后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他们终于提出决斗。一声枪响,纳夫塔倒在地上,他自杀了。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声隆隆响起,疗养院里的病人纷纷下山,汉斯·卡斯托尔普穿起戎装、在枪林弹雨中向前ting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