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受“五四”运动的余波影响,来到北京追求“知识”实证“个人理想”的。事实上,我的目标并不明确,理想倒是首先必需挣扎离开那个可怕环境。因为从辛亥前夕开始,在我生长的小小山城里,看到的就总是杀人。照清代法律,一般杀人叫“秋决”犯死刑必由北京决定,用日行三百里的快驿“文书”急送请兵备
备案
理。行刑日,且必在
尹衙门前放三大炮。如由知事监护,且必在行刑后急促返回城隍庙,执行一场戏剧
的手续,由预伏在案下的刽
手,爬
自首,并说明原因。知事一拍惊堂木,大骂一声“乡愚无知”并喝令差吏形式上一五一十打了一百板,发下了一两碎银赏号,才打
回衙,缴令完事。但是我那地方是五溪蛮老巢,苗民造反的
据地,县知事也被赋予杀人特权,随时可用站笼吊死犯小罪苗民。我从小就看到这
残暴
杀无数次。而且印象
刻,永世忘不了。加上辛亥前夕那一次大屠杀,和后来在军队中的所见,使我
觉到谁也无权杀人。尽
我在当时情况下,从别人看来工作是“大有前途”可是从我自己分析,当时在一个军
中,上面的“长字”号人
,就约有四十三个不同等级长官压在我
上。我首先必须挣脱这
有形的“长”和无形的压力,取得完全自由,才能好好
理我的生命。所以从家中
走。有了自由才能说其他。到北京虽为的是求学,可是一到不久,就不作升学考虑。因为不久就听人说,当时清华是最有前途的学校,
学读两年“留学预备班”即可依例到
国。至于
学办法,某一时并未公开招考,一切全靠熟人。有人只凭一封介绍信,即免考
学。至于北大,大家都知
,由于当时校长蔡元培先生的远见与博识,首先是门
开放,用人不拘资格,只看能力或知识。最著名的是梁漱溟先生,先应
学考试不录取,不久却任了北大哲学教授。对于思想也不加限制,因此陈独秀、胡适之、李大钊诸先生可同在一校工作。不仅如此,某一时还把保皇党辜鸿铭老先生也请去讲学。我还记得很清楚,那次讲演,辜先生穿了件缃
小袖绸袍,
了
青缎
加珊瑚
瓜
小帽,系了
蓝
腰带。最引人注意的是背后还拖了一条细小焦黄辫
。老先生一上堂,满座学生即哄堂大笑。辜先生却从容不迫地说,你们不用笑我这条小小尾
,我留下这并不重要,剪下它极容易。至于你们
神上那
辫
,据我看,想去掉可很不容易!因此只有少数人继续发笑,多数可就沉默了。这句话给我留下十分
刻的印象。从中国近五十年社会发展来看看,使我们明白近年来大家常说的“封建意识的严重和泛滥”影响到国家应有的
步,都和那条无形辫
的存在息息相关。这句话对当时在场的人,可能不多久就当成一句“趣话”而忘了。我却引起一
警惕,得到一
启发,并产生一
信心:即独立思
但是这些挂货铺,除了一些外国洋老太太,一般人民是全不
兴趣的。此外还有夜市晓市,和排日
举行的庙会,更可增长我的见闻。总的印象是北京在变化中,正把附属于近八百年建都积累的一切,在加速
理过程中。我在这个离奇环境里,过了约半年才迁到北京大学附近沙滩,那时会馆中人家多已升了小小煤炉。开始半年,在一
无望无助孤独寂寞里,有一顿无一顿的混过了。但总的说来,这一段日
并不白费,甚至于可说对我以后十分得益。而且对于我近三十年的工作,打下了十分良好的基矗可以说是在社会大学文
历史系预备班毕了业。但是由于学习方法和一般人不相同,所以帮助我迁移到北大红楼附近去住的表弟黄村生,还认为我迁近北大,可多接近些五四文化空气,
情会更开朗些。表弟年龄虽比我小两岁多,可是已是农业大学二年级学生,各方面都比我成熟得多。有了他,我后来在农大经常成为不速之客,一住下就是十天半月,并因此和他同宿舍十二个湖南同学都成了朋友。正如在燕大方面,同董秋斯相熟后,在那里也结识了十多个朋友,对我后来工作,都起过一些好影响。
到可发现外来洋货,羽纱、倭绒、哔叽、咔喇,过了时的衣裙。总之,
都在说明延长三百年的清王朝的覆灭,虽只有十多年,粘附这个王朝而产生的一切,全
已报废,失去了意义。一些挂货店内代表王族威严的三
翎和象征达官贵族地位的五七叶白芝麻鵲/oo翎羽扇,过去必需二百两官银才到手的,当时有个三五元就可随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