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不宜负他”《广记》引则作“屈二娘子”及“不宜负也”矣。无端自定为古人决不作俗书,拼命复古,而古意乃寱失也。
右第六分
〔1〕《隋遗录》传奇篇名,写隋炀帝游幸扬州的奢侈腐化生活。
〔2〕《百川学海》丛书,南宋左圭辑,共十集,一百种。收唐宋笔记、杂说、传奇等。
〔3〕僧志彻得于瓦棺寺阁南双阁之荀笔中瓦棺寺,东晋时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五色线》卷下:“《〈大业拾遗记〉后序》:上元瓦棺寺阁南隅有双笼,闭之忘记岁月。会昌中,诏拆浮屠,因得筍笔百余头藏书帙中。有生白藤纸数幅,题为《南郡烟花录》,僧志彻得之。及焚释氏群经,僧人惜其香轴,争取纸尾拆去,视其轴,皆有鲁郡颜公名,题云手写是录。即前之筍笔,可举而知也。”
〔4〕葛洪(约283—363)字稚川,东晋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抱朴子》等。《西京杂记》,笔记小说集,葛洪托名西汉刘歆作,原本上、下两卷,后分为六卷。
〔5〕《炀帝海山记》和下文的《炀帝迷楼记》、《炀帝开河记》皆为传奇篇名,作者不详,鲁迅以为当系宋人所作。《海山记》写隋炀帝造西苑、凿五湖等事;《迷楼记》写隋炀帝起迷楼、幸美女等荒淫生活;《开河记》写麻叔谋奉炀帝命开运河,掘墓虐民等事。
〔6〕张梦锡字云生,明代鄞(今浙江宁波)人,明末鲁王监国时官至御史。所刻《青琐高议》,前、后集各十卷。董氏所刻士礼居本,指董康据清代黄丕烈士礼居所藏钞本的刻印本,附有别集七卷。董康(1867—1946),字绶经,江苏武进人,清光绪年间进士。
〔7〕郭氏《洞冥》全名《汉武洞冥记》,四卷,记神仙怪异故事。旧题汉郭宪撰,当系六朝人所作。郭宪,字子横,汝南新郪(今安徽太和)人,东汉方士。苏鹗《杜阳》,全名《杜阳杂编》,三卷。记唐代广德元年(763)至懿宗咸通十四年(873)间的传闻异事。苏鹗,字德祥,唐代武功(今属陕西)人。
〔8〕《望江南》词牌名,亦名《忆江南》,相传本名《谢秋娘》,为李德裕所创。段安节《乐府杂录》说,此调“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西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段安节,唐末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官至朝议大夫,守国子司业。善音律,能作曲。所著《乐府杂录》,一卷。杂记开元以后有关音乐歌舞及著名艺人的故事。
〔9〕纪昀(1724—1805)字晓岚,清代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著有《纪文达公遗集》、《阅微草堂笔记》等。
〔10〕周中孚(1768—1831)字信之,清代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所著《郑堂读书记》,共七十一卷。引文见卷六十三。
〔11〕李匡文字济翁,唐代陇西(今甘肃东部)人。官太子宾客、贺州刺使。所著《资暇集》,三卷。主要考证古物、记述史事。
〔12〕广陵王刘去疾《西京杂记》卷六作广川王,说他喜掘墓藏。
〔13〕《古今逸史》丛书,明代吴琯编。共收五十五种,分逸志、逸记两门,内有部分小说资料。
〔14〕《古今说海》丛书,明代陆楫等编。共一三五种,多为明代以前的小说、杂记,分说选、说渊、说略、说纂四部。
〔15〕韩偓(844—923)字致尧,小字冬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官翰林学士、承旨。后因反对朱温,入闽依王审知以卒。有《韩内翰别集》。
〔16〕《金銮密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五卷,入史部“杂史”类。《香奁集》,诗集,一卷,又有三卷本。
〔17〕冯犹龙(1574—1646)名梦龙,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代文学家。南明唐王时任寿宁知县。编著话本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种,合称“三言”《隋炀艳史》,明代小说,四十回。作者署齐东野人,是否即冯梦龙,未详。按冯氏《醒世恒言》中有《隋炀帝逸游召谴》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