迻录于后,然此篇未必即端义所见本也。
道君北狩,在五国城或在韩州,凡有小小凶吉丧祭节序,北人必有赐赉。一赐必要一谢表。北人集成一帙,刊在榷场中。传写四五十年,士大夫皆有之,余曾见一本。更有《李师师小传》,同行于时。
道君幸李师师家,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于床下。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檃括成《少年游》云:“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后云:“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李师师因歌此词。道君问谁作。李师师奏云:
“周邦彦词。”道君大怒,坐朝宣谕蔡京云:“开封府有监税周邦彦者,闻课额不登,如何京尹不案发来?”
蔡京罔知所以,奏云:“容臣退朝呼京尹叩问,续得复奏。”京尹至,蔡以御前圣旨谕之。京尹云:“惟周邦彦课额增羡。”蔡云:“上意如此,只得迁就。”
将上,得旨:“周邦彦职事废弛,可日下押出国门!”
隔一二日,道君复幸李师师家,不见李师师。问其家,知送周监税。道君方以邦彦出国门为喜,既至,不遇。坐久至更初,李始归,愁眉泪睫,憔悴可掬。
道君大怒云:“尔往那里去?”李奏:“臣妾万死,知周邦彦得罪,押出国门,略致一杯相别。不知官家来。”道君问:“曾有词否?”李奏云:“有《兰陵王》词。”今“柳阴直”者是也。道君云:“唱一遍看。”李奏云:“容臣妾奉一杯,歌此词为官家寿。”
曲终,道君大喜,复召为大晟乐正。后官至大晟乐乐府待制。邦彦以词行,当时皆称美成词;殊不知美成文笔,大有可观,作《汴都赋》。如笺奏杂著,皆是杰作,可惜以词掩其他文也。当时李师师家有二邦彦,一周美成,一李士美,皆为道君狎客。士美因而为宰相。吁,君臣遇合于倡优下贱之家,国之安危治乱,可想而知矣。
右第八分终
〔1〕《摭遗》《宋史·艺文志》列于《翰府名谈》之后,把它当作《翰府名谈摭遗》。鲁迅则疑其为《青琐高议摭遗》,亦即士礼居写本《青琐高议》的别集。
〔2〕孙副枢《青琐高议》中全署“资政殿大学士孙副枢序”副枢,枢密院副使。枢密院,宋代掌管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务的中央官署。
〔3〕《流红记》传奇篇名,题“魏陵张实子京撰”写书生于髆在御沟中拾得题有诗句的红叶,后来恰巧娶得这个题诗的宫女为妻的故事。
〔4〕“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流红记》中“好事者”赠于髆的诗:“君恩不禁东流水,流出宫情是此沟。”于髆写于红叶的诗:“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皆自顾况这两句诗变化而出。
〔5〕卢渥(820—905)字子章,唐代范阳(今北京大兴)人。
宣宗时进士,官至检校司徒。
〔6〕御沟唐时引终南山水从皇宫内流过,称为“御沟”按下述卢渥得于御沟的红叶题诗,在《流红记》中即写为于髆所得。
〔7〕宣宗放宫人《新唐书·宣宗纪》:大中元年(847)“二月癸未,以旱…出宫女五百人。”
〔8〕《赵飞燕别传》传奇篇名,题“谯川秦醇子復撰”写汉成帝刘骜宠幸皇后赵飞燕、昭仪赵合德姐妹的故事。
〔9〕《谭意歌传》传奇篇名,题“谯郡秦醇子復撰”写歌女谭意歌与张正字相恋,几经周折,方得结为夫妇的故事。
〔10〕《骊山记》及《温泉记》均为传奇篇名,写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
〔11〕《四部正讹》胡应麟著《少室山房笔丛》的一种,在该书卷三十至三十二。内容系考辨经史子集中的伪书。
〔12〕伶玄字子于,汉代潞水(今河北三河)人。《飞燕外传》,写赵飞燕姐妹故事,一卷。旧题伶玄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该书中写前汉人有“祸水灭火”的话,而“前汉自王莽、刘歆以前,未有以汉为火德者”疑其为后人依托。《汉杂事秘辛》,写汉桓帝选立梁冀之妹为皇后事,一卷。前有明代杨慎序,称其为汉代古籍,得之于安宁土知州万氏。明代沈德符《野获编》以为即杨慎所伪造。
〔13〕谭意哥生平不详。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李季兰”条:“历观唐以雅道奖士类,而闺阁英秀,亦能熏染,…如刘媛、…谭意哥、…南楚材妻薛媛等,皆能华藻,才色双美者也。”薛涛(?—834),字洪度,长安(今属陕西)人,唐代歌妓、诗人。李冶(?—784),一名季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唐代女道士、诗人。
〔14〕《王幼玉记》传奇篇名,题“淇上柳师尹撰”写妓女王幼玉与柳富的爱情故事。
〔15〕《王榭》传奇篇名,作者不详。写金陵人王榭航海遇险,与乌衣国女子成亲,归后方知此女是燕子的故事。
〔16〕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中唐诗人。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宾客集》。《乌衣巷》诗,是他所作《金陵五题》之一,《王榭传》末引此诗,改第三句为“旧时王榭堂前燕”以附会所撰故事。按刘禹锡诗中的“乌衣巷”在建康(今南京)城东南朱雀桥附近,三国孙吴在此设军营,兵士都穿黑衣,因而得名;“王谢”指东晋王导、谢安两大豪门世族,当年皆居乌衣巷内。
〔17〕张敦颐字养正,宋代婺源(今属江西)人。官南剑州教授,知舒、衡二州。《六朝事迹编类》,二卷,于六朝外兼记唐、宋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