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建议法呢?“谈判”是怎样进行的呢?
据观察,寄居蟹种类不同,“谈判”方式也不同。
有一种寄居蟹要求交换螺壳时,总是用自己身上的螺壳,连续碰撞对方身上的螺壳。另一种寄居蟹要求交换螺壳时,不是碰撞对方螺壳,而是去摇晃对方螺壳,来表示自己的要求。还有一种寄居蟹要求交换螺壳时,上述两种方式它都会用,有时采取碰撞方式,有时采取摇晃方式。
那“谈判”的对方怎样表达自己愿意不愿意交换螺壳呢?
据观察,被要求交换螺壳的一方,如果同意交换,一般它用自己的螫去轻轻拍拍对方的螺,以此表示同意交换,随后它就马上离开原来寄居的螺壳,把自己的“住房”让出来。如果不同意交换呢,它就把身体蜷缩起来,舞动大螫,摆出一副敌对的架势。
寄居蟹我国南北海滩上都能见到。由于种类不同,个体大小也不同。大型种类螯肉可食,味同虾蟹。
对虾的长途旅行对虾主要产在我国的山东、河北和辽宁三省的沿海;朝鲜西岸沿海,也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对虾爱作集群长途旅行,行程超过1000公里,历时两三个月。主要的虾群常经山东半岛进入渤海,有一部分向朝鲜西岸和我国的鸭绿江口附近行进,也有一部分停留在山东半岛的南岸,小股虾群向南可到达浙江沿海的舟山群岛一带。进入渤海的虾群,主要分布在黄河口、海河口、滦河口附近,甚至到达辽东湾附近。
从春天到秋天,渤海湾沿岸各大河口附近,自然环境条件很适合对虾的生活和繁殖。这段时期那个海域的河口附近有机物质丰富,有利于各类浮游生物的繁殖。
浮游生物是对虾幼体的食料。对虾就在这些河口海域产卵、孵化,幼体出在这些河口海域发育生长。
成长的对虾在秋末冬初交配,这时候雌虾的生殖腺还不成熟,就把雄虾的精液存储在胸部的纳精囊中,直到第二年春季产卵时候,才把精液放出,同卵子结合。
在黄海、渤海海域,对虾的产卵季节是4月底到6月底。每只雌虾产卵可达几十万到100万粒。受精卵发育很快,产卵后经一昼夜就可以孵化。
对虾幼体刚孵化出来时,非常小,不吃东西,靠体内存留的卵黄维持生活,身体还不分节,所以叫它无节幼体。这种幼体经过12次蜕皮成为仔虾,再经过14次蜕皮才长成幼虾。幼虾生长很快,五六月间孵化的幼虾,到九十月间就长得跟母虾差不多大了(仅仅半年时间),对虾就可由卵子发育生长成长大的对虾。
到秋末冬初,渤海湾已经寒气逼人,日照渐渐缩短,那里的自然环境变得不适合对虾生活了。于是已经长大了的对虾,成群结队迁移到黄海南部比较深的海里去过冬。直到第二年春天,它们才又沿着父辈走过的路线,踏上北上的旅途。
对虾的寿命一般只有一周年。第一年夏季所产的幼虾,到第二年夏季成熟产卵,产卵以后就死去。只有少数对虾可以越过两个冬天,到第三年春天还能再度产卵,寿命最多两周年。
在广东、福建沿海捕到的大虾,很像对虾,但都不是对虾。广东沿海产的大虾叫墨吉对虾,比对虾的额角基部稍高;福建产的大虾叫长毛对虾,额角比较矮一些。
对虾南下最远只到浙江沿海。对虾只因早年市场常以一对两只为单位计算售价而得名,正式名字叫中国对虾。
对虾名贵,价高,因捕捞过量,使对虾资源濒临枯竭。现国家已制订保护政策,限制国内外渔轮滥捕对虾。同时也发展人工养殖对虾,以提高对虾产量,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河蟹秋后为什么总要千里迢迢迁移大海河蟹生活在江河淡水,大多居住在通海江河湖荡泥岸或泥滩上的洞穴里。在淡水里生长四五年后,生长成熟,雌蟹雄蟹总要千里迢迢奔向大海,在河口浅海生儿青女,繁殖后代。我们的祖先早就观察到这一现象,在宋朝时候的古书中,就记录了这一点:“蟹至秋冬之交,即自江顺流而归诸海。”秋后河蟹下海,只是因为这时候海水比淡水更适合于它们和它们的后代的生活。为选择繁殖后代的最适生活环境而长途跋涉的迁移习性,叫做生殖徊游。
成熟的雌蟹,大多在农历9月之前要蜕壳一次。这次蜕壳对雌蟹一生来说是个重要关头,因为雌蟹只有在蜕壳之后,在新壳还没有硬化的时候,才能跟雄蟹交配。
在雄蟹向雌蟹求爱拥抱的时候,雌蟹会自动把腹部展开,暴露出一对生殖孔。雄蟹这时候也就把它腹部的尖端,支撑在雌蟹腹部基节的内侧,然后把它的交接器(即第一腹肢)插入雌蟹的生殖孔中。这样一直持续到雌蟹的甲壳快要变硬的时候,即大约一两天时间,才完成交配。此后生殖孔由输卵管分泌的物质堵塞。存储在雌蟹纳精囊中的雄精细胞,不会散失,直到它们跟卵细胞结合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