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白先勇短篇作品 > 蓦然回首(2/4)

蓦然回首(2/4)

台大外文系后,最大的奢望就是在《文学杂志》上登文章,因为那时文学杂志也常常登载同学的小说。我们的国文老师经常给文学杂志拉稿。有一次作文,老师要我们写一篇小说,我想这下展才的机会来了,一下上去三篇。发下来厚厚一叠,我翻了半天,一句评语也没找到,开还以为老师看漏了,后来一想不对,三篇总会看到一篇,一定是老师不赏识,懒得下评。顿时脸上辣辣,赶快把那一大叠稿书包里,生怕别人看见。“作家梦”惊醒了一半,心却没有死,反而觉得有怀才不遇,没有碰到知音。于是自己贸贸然便去找夏济安先生,开始还不好意思把自己的作品拿来,籍去请他修改英文作业。一两次后,才不尴不尬的把自己一篇小说递到他书桌上去。我记得他那天只穿了一件汗衫,一面在翻我的稿,烟斗得呼呼响。那一刻,我的心在,好像在等待法官判刑似的。

那一年,我遇见了我的第二位启蒙先生,李雅韵老师。雅韵老师生长北平,一纯正的京片,念起李后主的虞人,抑扬顿挫。雅韵老师替我开启了中国古典文学之门,使我首次窥见古中国之伟大庄严。雅韵老师文采甚丰,经常在报章杂志发表小说。在北平大学时代,她曾参加地下抗日工作,掩护我方同志。战后当选国大代表,那时她才不过二十多岁。在我心目中,雅韵老师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巾帼英雄。在她上,我认到儒家安贫乐,诲人不倦,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神。她是我们的国文导师,她看了我的作文,鼓励我写作投稿,她替我投了一篇到野风杂志,居然登了来,师生皆大喜。她笑着对我说:“你这样写下去,二十五六岁,不也成为作家了?”她那句话,对我影响至,恐怕她当初没有料及,从那时起,我便梦想以后要当“作家”中学毕业,我跟雅韵老师一直保持联系,国后,也有信件往来,五十八年我寄一封耶诞卡去,却得到她先生张文华老师的回信,说雅韵老师于九月间,心脏病发,不治亡,享年才五十。雅韵老师经抗日,灾国难,刻,难怪她偏好后主词“恰似一江向东”她念来余哀未尽,我想她当时自己一定也是慨良多的吧。

中毕业,本来我保送台大,那时却一下起了一浪漫念。我在地理书上念到长江三峡溉计划,Y。V。A。如果筑成可媲国的T。V。A。,中国中农田利一举而成,造福亿万生民。我那时雄心万丈。我要去长江三峡替中国建一个Y。V。A。一面建设国家,一面游名川大山,然后又可以写自己的文章。小时游过长江,山川雄伟,印象极。当时台大没有利系,我便要求保送成功大学。读了一年利工程,发觉自己原来对工程完全没有兴趣,亦无才能,Y。V。A。大概不到我去建设。同学们理实验,非常认真在量球径,我却带了一本《琥珀》去,看得津津有味。一个人的志趣,是勉不来的,我的“作家梦”却愈来愈烈了。有一天,在台南一家小书店里,我发觉了两本封面褪,灰尘满布的杂志《文学杂志》第一、二期,买回去一看,顿时如仑音贯耳,我记得看到王镇国译华顿夫人的《伊丹转罗姆》,浪漫兼写实,不胜收。虽然我那时看过一些翻译小说:《简·》、《飘》、《傲慢与偏见》、《咆哮山庄》,等等,但是都是顺手拈来,并不认真。夏济安先生编的《文学杂志》实是引导我对西洋文学的桥梁。我作了一项我生命中异常重大的决定,重考大学,转攻文学。事先我没有跟父母商量,先斩后奏。我的“作家梦”恐怕那时候父母很难了解。我征求雅韵老师的意见,本来我想考中文系。雅韵老师极力劝阻,她说西洋文学对小说创作的启发要大得多。她本人国文系,却能作如此客观的忠告,我对她非常佩。台大放榜,父母亲免不得埋怨惋惜了一番,台湾学校的风气,男孩以理工为上,法商次之,文史则属下乘,我在利系的功课很好,是系里的第一名,但那只是分数,我对数理的领悟力,并不算。我解说了半天,父亲看见大势已定,并不持,只搬了古训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糊应到:“人各有志。”母亲笑叹:“随他吧,‘行行状元’。”她心里倒是兴的,因为我又回台北家中来了。

【1】【2】【3】【4】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