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柏杨曰 > 第三部分(2/6)

第三部分(2/6)

光用六七千字的大篇幅,引述荀况的论,对这项论,显然认同。荀况是儒家学派的修正主义者,在他思想中,已透法家学派的信息。他跟孟轲一样,是一位雄辩家,但他没有孟轲可。孟轲虽然有时陷于举证和逻辑的错误,但他情洋溢、气势澎湃,现场的说服力很。荀况却一副冷冰面孔,好为人师。这篇跟临武君的辩论,洋洋洒洒,不过一场闹剧,因为临武君谈的是战术,荀况谈的是政略,本是两码事。不但不冲突,而且相辅相成。荀况后来谈到战术时,还不也是临武君那一。文中频频提示临武君大为佩服的表情,使人怀疑。

这件事使我们想到上世纪(前4世纪)发生的另一件事,魏王国一任王,调卫国国君是“人主”声称:“不听

史书并没有说明卫怀君先生犯了什么罪,非死不可,但却指新君是魏王国皇家姻亲,这明显的是一场借助外力的政治斗争。魏王国的凶暴,不亚于秦王国,一兴或一不兴,就把跟自己毫不相的另一个国家的元首,像囚犯一样决。卫国是周王朝(首都镐京【陕西省西安市西】)封的,并不是魏王国封的,只不过国小民弱而已。魏王国碰见秦王国,就心惊胆战,碰到小邻居,就另一副态度。

事实上,荀况崇拜诈术、暴力,他阁下以“莫邪”宝剑自喻,喊“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的血腥号。对于稍后归附的,一律“冒犯的衰落,叛变的灭亡”这“仁人”的军队,可是够凶恶的了。最难堪的是:“仁政”之下,还有冒犯、叛变之事“仁政”的力量就并不如所形容的万能,也要靠封爵升官奖赏维持,怎么有资格讥刺别国的军队如此?荀况说,诛杀姒履癸和受辛,像诛杀两个地痞氓,未免轻松过度,他应该知那是两场血战,千万人死亡。《书经》文献俱在,怎能当一首抒情诗篇?这是一不负责任的态度。而“六术”“五权”不过一些肤浅的知识分对他一知半解的事,所作的纸上作业,漏。幸亏没有把军队给他,否则,另一位赵括先生将场。

荀况的见解,有时候荒唐得离谱太远,竟然幻想来敌国人民喜我们如同喜爹娘,而视他们的统治者如同仇寇。所以一旦战争爆发,他们绝不会站在暴君的一边,绝不会攻击被当爹娘的我们这一边!这可是午夜奇谈,再了不起的仁政,可能使敌国人民羡慕,不可能使敌国人民把侵者当成爹娘,更不可能促使敌人全国背叛。锋一旦开始,战士完全被杀人的行动和被杀的恐惧所控制,还什么谁是“义师”谁是“盗兵”?自从人类有历史以来,从没有现过的“仁人”和从没有实现过的“仁政”被儒家系统无限制地扩大它的效果,竟成为一个无往不利的符咒。

楚王国(首都陈丘【河南省淮县】)申君黄歇,任命荀况当兰陵(山东省苍山县)县长。荀况,是赵王国(首都邯郸【河北省邯郸市】)人,曾经跟临武君(名不详)在赵国王(三任孝成王)赵丹之前,讨论军事,一场辩论后,陈嚣问说:“先生谈论军事,总是认为仁义才是本。问题就来了,仁者有心,义者有理、有法则,怎么能统军作战?统军作战,就是为了争取胜利。”荀况说:“这就不是你所能了解的了。仁者有心,正因为有心,才厌恶害人的人。义者有理有法则,正因为有理有法则,才厌恶摧残理、摧残法则的人。军事行动的目的,是除暴安良,不是夺取权力和财产。”

周王朝自纪元前1134年一任王姬发即位,到本年(前256)四十三任王姬延死亡,共立国879年,悄悄消失,没有引起一丝涟漪和一声抗议。“共主”、“天”何等神圣,时候来到时,不值一文。周王国到了只剩下36个城市和3万人,已没有资格过问国际政治,甚至连“大起恐慌”的资格都不备。唯一的一条路,只有静观待变。而姬延却忽然大展宏图,我们虽不在场,但可以想像:慷慨激昂“有土一城,有众一旅”类似姒少康中兴的话,一定说了一箩筐。等到国亡家破,那些大言不惭之徒,当然不知去向。

然而,荀况的见解,有他的价值,至少“三至”是将领的铁则。掌握权柄的人如果明令或暗示欺人民,将领如果执行,应叫他付代价。集中营艾克曼在以列被绞死,谷寿夫在南京被枪决,说明“上级命令”已不能使凶手逃避责任。

卫国(首府濮【河南省濮市】)国君(四十六任)卫怀君(名不详),于纪元前252年,到魏王国首都大梁(河南省开封市)朝见,魏政府把他诛杀,另立他的老弟(名不详)继位(四十七任),是为卫元君。卫元君是魏国王魏圉的女婿。

王国所属36个城市,人总计3万,全秦王国。稍后,又把姬延放回,贬作平民,死于洛

【1】【2】【3】【4】【5】【6】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