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里咋办?即使他在村子里,并且活得很好,他不为他们说好话咋办?即使马玉林感念五年前的事情,为他们说好话,说玉兰是佃户的女儿,不是井云飞,但是农民协会的人不听咋办?现在到处都在打土豪分田地,谁会有耐心弄清大土匪井云飞的第三房太太是不是佃户的女儿?谁会细致区分佃户女儿和那个罪大恶极的人有什么不一样?还有绍平,他们会放过著名的大地主、大土匪井云飞的儿子吗?
在泉县看到的场面又出现在玉兰的脑海里。她又没有了主意。
“那咱们就到马家崾岘去,”反倒是绍平先拿定了主意“尔格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了,妈妈。”
玉兰重新确认这件事情,也最终认为这是唯一的选择。
于是,母子俩行进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还有整整一天的路程。在这一整天里,他们有的是时间设想遇到任何情况,有的是时间设想任何应对的方法。
正如读者在本书第三章看到的那样,玉兰和绍平平安地在马家崾岘落下脚来。
让玉兰和绍平终生不能忘记的是,他们碰到了一个好人——马汉祥。
没有这个人,事情会怎样呢?每当想到这些,玉兰的心中都会产生出一种后怕的感觉,就像一个人从悬崖峭壁爬下来,终于落到平地上一样。
是马家崾岘农民协会主席马汉祥托负住了他们。
马汉祥不是马家崾岘人,他的祖籍在靖州,生在省城龙翔。马汉祥也不是天生的农民造反者,他父亲是龙翔的一个杂货铺老板,父亲对他的期望是把杂货铺的生意继承下去,有朝一日把杂货铺发展成为一家像样的商铺,就像那些日子殷实的小康人家那样。
正在读书的马汉祥对此无异议,于是就中断了学业,跟父亲一道打理杂货铺的事情。当时正是二十世纪之初,社会很混乱,人们在安排自己的生活时,都不愿意做长远打算,因此,我们也不能责备马汉祥的父亲短视。实际上,马汉祥的父亲是很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的,他的弟弟和妹妹都被送进了私塾,并没有中断学业。
谁让马汉祥是长子呢?长子自然要比别人早一些担负起家庭的责任。
马汉祥跟着父亲兢兢业业地经营杂货铺,杂货铺生意日渐兴隆,看样子实现父亲的理想只是时间问题。这个家庭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马汉祥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妻子又生了孩子(这个孩子就是读者已经熟悉的喜子);弟弟到了做事的年龄,到武汉学习机械制造去了,妹妹则嫁到一个从事长途贩运生意的商贾人家,日子过得也很滋润。
民国以后,从时间上推算,当是在玉兰被抢劫到靖州前后,马汉祥的家在龙翔遭受了兵燹之灾:马汉祥的杂货铺遭到一伙兵匪抢劫,住在杂货铺后院的父亲、母亲和妻子奋力保护,均被杀害,房产店铺被付之一炬,雇用的两个伙计逃之夭夭。
是喜子救了马汉祥一命:那天这个孩子发烧,马汉祥带着他到城东一家医馆去看病,不想就在这个时节发生了如此大祸。
面对一片废墟,马汉祥欲哭无泪,只好暂时栖身在妹妹家。妹夫是一个心胸狭窄之人,起初尚抹不开面子,好言好语,后来面色上就带出了厌烦,这使得马汉祥不得不想何去何从的问题。妹妹试图说服丈夫让马汉祥参与贩运生意,妹夫严词拒绝。为了不让妹妹为难,马汉祥把身上仅有的银钱留给妹妹,让他帮助照看喜子,只身一人离开龙翔,到外地谋生去了。
马汉祥走了很多地方,到处给人打短工挣钱,内心里盼着老天的眷顾,有朝一日再能够弄起一个杂货铺来。靖州是他的祖籍,好像被什么东西招引一样,他来到了这个从来没有来过的地方,先是给一家店铺当伙计,后来又到井云飞家打工,老天仍然没有眷顾他,他又走山西、陕西,最后回到了龙翔。这时候喜子已经十二岁了,尽管有姑姑的呵护,也饱尝了人间冷暖,见到父亲,大哭不止,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