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贵的时刻来到了。我将永远骄傲着。是的,我开始直接说
我对你们的藐视了。
杂志社的儿是个四十多一
的女同志,矜持而端庄,看上去只有三十左右,是什么学院常务副院长的第二任妻
。她用一个磁化杯
喝茶,在一个合用的大办公室里办公;她常常与大家一块儿讨论平时遇到的一些问题,给人和蔼随便、认真和有原则的印象。她的对面正好有一个空桌,这会儿就成了我的地方。
不敢长久地去看洁白的小羊、聪慧的小狗与和顺光的鸽
…因为我不敢想它们的结局。我一生都因为不能挽救善良的弱者而愧疚。我知
这
愧疚已经构成了我的
质,我正忍受着无所不在的戕害。
比起原来的儿,我觉得她好多了。在这样的单位工作,累一些也没什么。本来杂志社规定一三六上班,可我愿意每天都来这儿。与过去不同的是,我现在要参与讨论版面、稿件、文化科技动态和艺术等等,新鲜而富有弹
。这十分合我的胃
。不久,就由我亲手编发了我的导师的遗作——那些动人心弦的诗作。我们的杂志有文学艺术版面,它以前由主编兼
,这会儿就让我接替了。
杂志社与○三所相比,工作人员的福利要差一,但也相当好了。每个编辑人员除了
时发放工资外,还有坐班费、编辑费及好稿奖励。整个杂志社共二十余人,有一幢办公楼,一座宿舍楼、四辆车,经济上独立。由于杂志发行量几年来一直稳定在二十万份,所以非常宽裕。后来各
严肃报刊的发行量受电视和通俗读
的挤压,数量急剧下降,我们的杂志也保住了十万大限。这样经济收益仍然很好。加上这份杂志一直是政府支付经费,所以它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即便发行量下降到几千份,工作人员的工资仍然不成问题。
到哪里去?我首先想到的是去一个环境宽松之地,当时最羡慕的是某个不必坐班的单位。环顾了一下,这座城市中这样的单位不多,其中包括几个杂志社。一个朋友联系了一家,我以前注意过,这份杂志还比较严肃,就答应下来。
主编柳萌经常把丈夫对刊的意见告诉我们,使我知
她非常看重男人的意见。每一次她都让大家一起分享那
特别的
乐:"他看得才认真哩,哪个标
不对都用铅笔标
来;还有,哪个的该用地,他都划了记号。他说
图太草率…"我注意看了看,发觉除"
图草率"一条是绝对正确之外,其他的都搞错了。
这就是我的世界,自己的世界。谁来这个世界的边缘与我对话?没有,这儿永远只是我自己的呼之声——时而急促时而平静…而在我的对面,在那个肮脏的污团中,一些满是油迹的脸大仰着,埋怨我"骄傲了"!我岂止是骄傲。
我该走开了,走到一个稍微清一
的地方,呼
一
新鲜的空气——我害怕窒息。
我的导师去世以后,悲愤和绝望压迫着我,几乎无法走到办公室去。我开始用另一目光审视那座大楼了。我心里非常明白,
下必须尽快离开那儿,因为无法容忍的污垢已经堆积如山。我陪伴我的导师走到了尽
,使命暂时完成了。
每天我都能闻到她上散发
来的淡淡的丁香味儿,她大概使用了那
香型的化妆品。她是一个十分
净利落的女人,打扮上真是一丝不苟。她微胖、白皙,一双
睛黑亮得像个婴儿,平时很喜
吃零
,上班时常吃一
新疆
、松籽和话梅等,每一次都递过来一些。
凭了柳萌的关系,我们的杂志几次化险为夷——有些稿当然要得罪人,有的告到上边
儿跟前,
儿就抓起电话直接找柳萌。柳萌据理力争,不时地吐
几个"就不",问题就解决了。
…
柳萌是杂志社绝不可缺的人。我觉得她唯一的缺
是容易接受影响,自己内心并无什么固定主张。但她人的确不坏,善良,单纯,心态绝不像四十多岁。同室的一个三十岁左右、
发非常
重的男编辑,好像可以拘束柳萌。他不愿
的事情,柳萌也没有
现在看我的选择又是一个错误。但这在当时好像是自然而然的。一方面我急于躲开、安顿自己,另一方面我所需要的那环境原本就不存在。我在选择之初还
于相当模糊的时期,在痛苦、犹豫和决绝之间徘徊,追求中还抱着一分幻念。
她特别注意收集社会上的反应,如果是某个领导的意见,她就会召集大家议一下。所有杂志社的人胆都蛮大,一些
的稿
也敢端到主编面前,她一
兴就签发了。我发现她与一些领导打电话的时间比较长,说话非常随便,而且还不时地
一句:"就不!""我就不!""我才不
哩!"当然,这不是什么大胆的
撞,电话另一端的人绝不会恼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