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了,并说既然出去潇洒,怎么不带上老哥。李惟诚说我一个打工的,哪里敢潇洒,除非您大行长想潇洒,我陪着,沾点光还差不多。说完,还是言归正传,正面回答行长的问题,说他这几天去武汉了,集团公司在武汉的华中公司打算独立上市。
李惟诚把这个他自己都知道没有把握的事情提前向周行长透露,显然不是他嘴巴不严,而是故意向周行长报喜,给周行长信心。李惟诚相信,上市公司其实是建立在希望和信心基础上的,股民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因为对上市公司的未来抱有希望,银行贷款给上市公司是因为对上市公司的还款能力抱有信心,现在周行长既是集团公司第一大股东又是集团的第一大债权人,所以无论是主席还是李主任,只要逮到机会,就一定不失时机地给他描述未来灌输信心,今天有一个现成的题材,当然不肯放过。不过,他没有想到周行长听了之后并没有表现出极大的喜悦,相反,还叹了一口气,说了一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顿时让李惟诚那种不祥预感得到印证。
李惟诚略微想了想,谨慎地问:怎么?又有新情况了?
周行长不做声。在李惟诚看来,不做声就等于默认。
"怎么回事?"李惟诚认真地问。
周行长停顿了好长时间,给李惟诚的感觉是他实在不想说,但又经不住李惟诚的追问,最后才非常勉强得不得不向李惟诚透露:有人找他,想受让他们手上的法人股。
虽然周行长是以非常极其平和的语气说的,但是在李惟诚听起来,耳朵里面却像炸雷。这还了得?如果这个时候特区银行的法人股出让,最好的结果是他们需要与新股东重新沟通,能不能沟通成功暂且不说,单就时间上来看就来不及。最坏的结果更可怕,一定是那只看不见的黑手在背后捣鬼,而一旦他们与特区银行之间的法人股转让成功,不用在二级市场上费劲了,自然就成了第一大股东,该大股东肯定不是银行,他们不存在岸上走还是水中游的问题,直接就可以接管董事会,自然也就接受董事局主席这个宝座了。怎么办?!李惟诚感觉自己的脊背上直毛冷汗。
李惟诚首先想到的是向黄鑫龙紧急汇报,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想着即便要向主席汇报,也必须把周行长的话听完,如果话都没有听完,怎么汇报?另外,自己也必须对周行长的话有所回应,不能听了之后一句话不说,被吓傻了。
他头脑中马上就闪现黄鑫龙的形象,想着此时如果听到这个令人震惊消息的不是他,而是黄鑫龙,黄鑫龙该怎样应对?这么想着,李惟诚就似乎感受到了一些底气。凭着这么多年来在黄鑫龙身边鞍前马后,他相信如果是黄鑫龙,面对即使比眼下更严峻的局面,也不会惊慌失措,而且越是内心惊慌,表面越是若无其事,表现出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样子。
李惟诚想象着黄鑫龙面队这种情况时候的样子,紧急思考了一下,尽可能平和地说:"这个呀,我们也听说了,但没往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