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两篇一起采用不说,还热情洋溢地请他继续赐稿。
电话接通,潜在的希望彻底落了空。编辑态度是友好的,也的确赞扬了他的文章,指出埋伏其中的几处独到见解。跟着却解释,两篇论文都不能用,不能用的原因不仅仅是文章本身的问题,重点还在于杂志的容量有限,一些很有影响的专家,例如某某,某某和某某,他们的文章,压了一年多,都还没发出来。
汤禾米先是听得一身热汗,转而变作满头冷汗。这位编辑有音乐家的素质,旋律到了高峰位置,陡转而下,滑入低谷,峥峥淙淙的,搞得汤禾米一阵大喜,又一阵大悲。
论文发不出来,汤禾米失魂落魄,柴绯别无他法,唯有以*安慰之。可惜汤禾米心猿意马,中途撤兵,把头埋在柴绯胸窝里,长嘘短叹。柴绯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汤禾米的职称不仅关涉到他的自尊,并且连带地,伤及到他们妙趣横生的两性关系。尽管汤禾米在这方面的能力远远逊色于罗马之流,但柴绯所能享受到的是另外一种愉悦,施与和教化的愉悦,她像一个完美的驯顺师,驾驭着汤禾米的欲望之驹,让它在一条滑润温暖的跑道上,扬蹄奔驰。
柴绯开始正视汤禾米的前程,她含蓄地问了他相关的细节,包括一个大学教师阶梯晋升的重要性,连同评定职称的基本程序。汤禾米按照他一贯的作风,坦然应答,丝毫没有掩饰他的窘迫。
在汤禾米的叙述中,有一个名字反复出现,引起了柴绯的重视。汤禾米告诉她,这位姓商的老先生是淡湾大学历史系的*,早年因研究楼兰古城而名扬四海,其地位在史学界举足轻重,与北京另一所名校的章姓敦煌学专家并驾齐驱,有“商楼兰章敦煌”的美誉。
“系里的头头脑脑们,好些是他门下的弟子,没一个不听他的,他在系里,说一句话,分量有如千钧重,你懂吗?”汤禾米强调。
“我明白,就像网络上的骨灰级网民。”柴绯满不在乎地形容,她想说的其实是就像魔鬼撒旦,但她忍住了。
汤禾米对她的比喻不置可否,继续描述。在淡湾大学历史系,商老先生是职称评定的关键人物。淡湾大学的历史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最终评审权,商老先生多年来担任着评审组的组长,他的意见,有着一锤定音的效应。不光如此,商老先生还是几家著名学术期刊的顾问,得到他的垂青,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几篇论文易如反掌。他麾下的几位博士,毕业留校后,往往在三五年间就将副教授、教授尽入囊中。
“要是在以往,论资排辈的时代,四十几岁混个副教授不是什么难事,”汤禾米叹息“但现在,凡事得看科研成果,咱们学校最年轻的教授,今年刚满三十。”
“看你急的,脸都白了!”柴绯抚摩着他的胸口,替他顺气,一边蹙眉深思,隔了一会,她笑着说:
“干脆,我们直接去拜访拜访商老先生,请他指引迷津。”
柴绯的建议撩动得汤禾米心痒难耐,他急迫不堪地立马就准备出发前往商老先生家,柴绯却又叫他按捺住,好好筹划筹划登门造访的理由,给老先生留个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