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iconv(): Detected an illegal character in input string in D:\wwwroot\biquzishiying_zhanqun\www.llczs.com\web\inc\function.php on line 612
第二十二章工程與賑災(4/5)_苏东坡传_综合_聚小说

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苏东坡传 > 第二十二章工程與賑災(4/5)

第二十二章工程與賑災(4/5)

重要。貧苦的西南地區人民,都以杭州以北西湖地區產的米為生,而杭州人則依賴西南地區的燃料。鹽也產在杭州灣,運銷西南地區。雖說水運危險,水運仍極繁忙,但運費高昂,因為水上風險大,運輸行必須付給工人厚禮。這樣,使國家遭受無形的損失,為數達到數百萬貫之巨。

蘇東坡就想在深知錢塘江情形的人協助之下,解決這個問題。新計畫是想把通往杭州的船運移到此危險地點上面的一條路。在蘇東坡主持之下,擬定了一項計畫,需款十五萬貫、員工三千,為時兩年竣工。在此計畫下,要將錢塘江引入一條八裏長的新水道,水的深度足可供航運,要築石堤一條,長兩裏又四分之一,在山下鑽隧道六百一十尺長。不幸這項計畫正在擬定中,他必須離開杭州。

同時,他也正在為另一項更迫切的問題忙得要命,那就是饑謹的威脅即將來臨。他到任的那一年,就已收成不佳。米價七月間六十文一鬥,到九月間漲到九十五文一鬥。幸而平倉裏還有存糧,他又籌畫到二十萬石,賣出了十八萬石,才算穩住米價,在元信五年(一O九0)正月,使米價跌到七十五文一石。在那年春季多雨,看來年成有望。農人借錢施肥勤耕,滿希望夏季豐收。在五月六日,杭州一帶大雨滂淪,多日不止,民家積水將及一尺。農人的盼望眼看悉成泡影,隨便有點兒常識之人,都能看出來,一已存糧吃光,勢將挨餓。蘇東坡派人到蘇州常州去視察,接到的報告是該兩地全境淹水。水庫崩裂,部分稻田被水淹沒,農人在划船搶救殘存物品。搶救的潮濕稻子還可燒幹,稻草用以喂牛,必須設法以濟時艱,而且刻不容緩。

雖然不需大才方可預知,蘇東坡卻在事前早有準備。他一向相信常平倉制度遠勝過饑荒之后的救濟,所以他早就不斷購買穀子存滿糧倉,好來應付荒年。因為霍雨連綿不絕,他越為奮戰不懈。在半年之內,自七月開始,他給皇太后和朝廷上表七次,陳述實情,籲請急速設法。前兩次表章叫"浙西災傷第一狀、第二狀。"后面五個叫"相度準備賑濟狀",七個表章合成一個情急的呼籲。他呼救不停,直到朝廷人人覺厭煩了。他那種急躁是太背乎中國人的習慣。若干朝廷的特使也在當地,人家一言不發。蘇東坡喊叫什麼?比平常多下了一點兒雨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他是為自己挖掘政治上的墳墓吧?

但是他深信一分預防勝過十分救濟。在當地買,或是由外地進口,這樣不斷存糧,以防食糧短缺,並隨時賣出以平定糧價,饑荒是可以防止的。把糧食向貧病與饑民施捨,永遠是狼費無用,只能觸到疾苦表面,根本辦法則是預防。有遠慮的人永遠是氣躁的。他指出來,在神宗熙宁八年(一0七五),沒有人事先做何防備,結果大饑荒來臨。神宗皇帝須要撥出一百二十五萬擔食米設立粥廠救濟貧民,竟有五十萬窮人餓死。除去人受的災難之外,朝廷救濟、減免稅款和各項歲收,一共損失了三百二十萬貫。蘇東坡指出,比照之下,他去年只用了六分之一的糧食就穩住糧價,防止了災情。現在第二次饑荒會更甚于第一次,就猶如第二次發病會比第一次嚴重。人民少量的存糧已經逐日減少,必須立即設法。

【1】【2】【3】【4】【5】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