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一覽無餘,白水山和更為遙遠的羅浮山的龐大山脈,也可望見。
房子上樑時他寫的詩,描寫從房子各方面所見的景色。上樑就等于奠基,是附近鄰居的一件大事。所有鄰居都帶著雞和豬肉前來道喜。寫來供一般民眾唱的喜歌,一共六節,起頭都用"起錨了"或是像莎士比亞詩裏的"嘿喉"等聲音:
"兒郎喂!東拉梁!
兒郎喂!西拉梁!"等語。
六節歌都是由東西南北四方描寫風光,再加上向上看與向下看。東方山上,一個寺院依偎在喬木參天的樹林之中。在春季,蘇東坡享受甜蜜的春睡時,他能聽見寺院傳來的鐘聲。向西俯視,可以看見虹形的橋樑橫臥于碧溪之上,每逢城中太守夜間來訪,他可以看見長堤上燈光明亮。在南方,老樹的影子映入深深的清溪裏,在他的花園中,他自己種了兩棵橘子樹。最美的風景是在北面,河流往城鎮婉轉流去,正好抱山麓而過。岸上附近,有一個垂釣佳地,他可以一整上午在那兒消遣,忘記了時光的逝去。
他祈求上蒼降福,祈求農民糧食滿倉,祈求海上風平狼靜。鄉間空氣清潔,農民可以常保健康,五穀豐登,林太太能有酒賒給他喝。最后為一切朋友祈福,願大家享福氣,壽命長。但是,他自己又遇到十分痛心的事。在紹聖二年(一0九五)七月五日,新房子尚未竣工,朝雲得了一種瘟疫,竟爾身亡。他們住的是虐疾地區,她得的可能是虐疾。蘇東坡的兒子過並未在家,出外去運木材,朝雲直到八月初三才埋葬。因為她是虔誠的佛教徒,她在咽氣之前還念《金剛經》上的謁語: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按照她的心願,蘇東坡把她安葬在城西豐湖邊的小山鄰上,離一座佛塔和幾個寺院不遠。墳墓之后,山溪落下如瀑布,水流入湖中。墳墓在一個隱僻的所在,山坡分數條崗棱自高而下,猶如衣裳的折紋。墓后是一帶大松林。站在墓旁可以看西方山嶺后的塔尖,往左右兩三裏,有幾座大寺院,遊客可聽見黃昏的鐘聲與稷稷的松濤。鄰近寺院的僧人籌款在墓上修了一座亭子,用以紀念朝雲。
埋葬了三天之后,在八月初六,夜裏風狂雨暴。第二天,農人看見墓旁有巨大的足跡。大家相信是有佛來伴她同往西方樂土去了。八月九日,夜裏要念經超渡亡魂。在典禮開始之前,蘇東坡和兒子一同去細看那巨大的足跡。
蘇東坡對朝雲的情愛,不但記在墓誌銘上,還表現在朝雲死后不久蘇東坡寫的兩首詞上。在《悼朝雲》那一首裏,他以朝雲的幼子夭折為恨,不幸歲月無情,拋人而去。他只能誦小乘佛經以慰亡魂。朝雲生在世上,想是要還前世欠下他的一筆債。現在轉瞬之間,她已不在,也許是進了極樂世界。佛塔去此墳墓不遠,每日黃昏她可以去聽經訪道,以慰岑寂。
蘇東坡以前曾經寫過三首極其精妙的詞,記松風閣畔的梅花,足以顯示他的詩才。那年十月,梅花又盛放,他寫了一首詞,顯然是以梅花象徵長眠于地下的朝雲。那個象徵至為相宜,因為月下梅花一向認為是白衣仙女,隱約朦朧,絕與塵世俗態不同其格調。這首詞的用語,既像是寫花,又像寫他心愛的女人。那首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