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孤独的心灵才能体会,才能在彼此之间产生共鸣。今天的中国,与二战后的美国一样,惊叹于成功者的经济奇迹而忽视了失败者的精神苦闷——摆脱孤独正成为新一代中国青年共同的心声。我相信,《革命之路》一定能在中国的文学青年中大受欢迎,耶茨先生也会成为他们的心灵导师。
在《革命之路》中,耶茨先生曾写道:"如果一个人想要做一件真正忠于自己内心的事情,那么往往只能一个人独自去做。"我想,这正是我此刻的心情,我会以《革命之路》中April那样的决心和勇气去完成这本书的出版工作。但是,正如您所知,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还比较多(文学青年尤其贫困),文学的市场化还不够充分,所以对于《革命之路》一书,我们目前只能支付1000美金的版税,初步预测印刷8000册左右,这一点,还希望能得到您的理解。相信该书出版后,会有更多的中国读者期待更多地了解耶茨先生的其他作品,到时,我们可以以相对较多的版税购买耶茨先生的其他作品,如长篇小说《好学校》。
根据该书的出版计划,我们还打算约请中国著名高校的英美文学专业的教师或研究生来担纲翻译,并约请资深外国文学专家对译文进行审核和校正,力争使本书的中文译本全面呈现耶茨先生的文学风貌。相信随着本书的出版,中国的学术研究机构、文学界、高校和媒体中,都会掀起一股"耶茨热",中国的读者会像您一样,由衷地说一句"写得好,耶茨先生"。我想,这是在他诞辰80周年之际,我们纪念他的最好方式。
你忠诚的
**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杰
2006年7月1日
3、尊敬的**出版社领导:
关于《革命之路》一书的出版,复审的老师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在此,我想就相关的情况进行一下补充说明。
首先,《革命之路》并不是一部鼓励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的小说,它是指小说发生的地点,革命路和北京路、东四环中路一样是个路名,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如果说有,也是这条街道的人以此纪念革命或表达革命理想的一种心态,并没有以此来丑化革命、或将革命庸俗化的险恶用心。而且,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本书对战后美国的中产阶级(也就是和资本家勾结的工人),那些衣食无忧的形形色色的不革命者或假革命者,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和辛辣的讽刺,并以其悲惨的结局警示他们:妥协是没有出路的,资本家的利诱也同样是建立在剥削之上。文中,作者借一个疯子之口对资本主义的欺骗性进行了愤怒的控诉:
"你要搞到房子,就得找一份工作,如果你要搞到很好的房子,一个甜美的家,那你就得找一份你不喜欢的工作。嗯,这太棒了。这就是98。9%以上的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伙计我告诉你,你不需要感到抱歉。如果有人过来问你"干啥要做这份工作",那你想都不用想就可以断定,这个人肯定是刚刚从疯人院里出来,四个小时以后还得被送回去的傻蛋。"
然而,这个用来麻痹青年,消磨人民革命斗志的房子究竟是什么样呢?随后,作者借Frank之眼进行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