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多浑身发抖,额头紧贴树干闭起眼睛。树干湿乎乎的,像有蜗牛在额头上爬。
他微微睁开眼睛,觉得有光亮朝自己这边射来。与此同时,一个人从背后突然把他撞开。从手的高度知是小个子。本多的身体踉踉跄跄地离开树干,低俯的额头险些同警察撞个满怀。警察的手抓住本多的手。
警察署里偏巧有一家专门报道桃色新闻的杂志的记者。原来是来采访其他案件的,现在听说神宫外苑深夜有女人大腿被扎,顿时大喜过望。
本多同大腿接受紧急处理绑了绷带的女子当面对质。从对质到证明无辜,花去了三个小时。
“无论如何都不是这位老伯。”女子说“那是我两小时前在电车上认识的一个人。年纪虽大,举止倒满有活力。能说会道,是个社交型人物。想不到干出这种勾当。呃,姓名地址职业都一点不晓得。”
对质之前,本多受到彻底盘问,查明身份还,从自己嘴里一五一十地说明如此身份之人如何深更半夜置身于那种场所。本多恍惚做梦。梦见二十二年前从朋友古手律师口中听来的尴尬故事此刻原封不动地自己身上重演。警察署古旧的建筑物、审查室脏污的墙壁、亮得出奇的电灯,甚至做记录的刑警的光脑门,看上去都分明是梦中的场面,而绝非活生生的现实。
凌晨三时本多才被获准回家。爬起开门的女佣人老大不高兴。本多一声不吭地躺下身去,接二连三的恶梦使他频频醒来。
第二天早晨便开始感冒,卧床不起,过了一个星期才见好转。
自觉心情稍好的一天清晨,阿透罕见地进来,笑眯眯地把一本周刊杂志放在本多枕边出去了。
本多拿起花镜,一道标题赫然入目:
《原法官偷看蒙冤伤人犯真伪难辨》
本多气得心尖直抖。报道精确得令人咂舌,连本多的真名实姓都照登不误。结尾写道:“八十岁偷看云雨专家的出现,证明日本社会的老人统治已渗透到流氓地界。”
“本多先生的如此怪癖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在这一带有众多同行…”——仅看这寥寥数行,本多便已猜出写这篇报道的记者所采访的那个人物;而介绍这个人物的,凭直觉无疑是警察。一旦刊出这样的报道,纵使以诋毁名誉起诉,也只能落得狼狈不堪的下场。
其实这不过是聊博一笑的无聊小事,却使得一向以为没有名誉可失没有体面可丢的本多在丢失后才感到其难得可贵。
不言而喻,此后人们将永远以丑闻而并非以其睿智和理性记起本多。他知道,人们绝对不会忘记丑闻,但不是出于道德上的义愤,而是因为在概括某一个人方面,再没有比这更直截了当更简结明快的字眼了。
在感冒缠绵不愈的卧床时间里,本多痛切地感到甚至肉体都有一部分塌落下来。通过当嫌疑犯,使他体验了肌肉筋骨彻底被摧毁的痛苦。这里,任何思想的自负都无济于事。真知灼见也罢博学多识也罢精思妙想也罢,统统无能为力。在刑警面前,即使滔滔讲述在印度悟得的观念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