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大清相国 > 第二十五章(2/5)

第二十五章(2/5)

陈廷敬顿时来了兴趣:“啊?这倒是个好办法啊!朝廷平定云南,最要的就是筹集军饷。如果各地都依这个办法,就不会有税银拖欠之事。”

孟雄来圆场,说:“钦差大人是当今山西在朝廷得最大的官,您只要踏山西,立即就家喻晓啊!”陈廷敬说:“你不是说不敢让百姓知我来了吗?”

梦雄说:“禀钦差大人,这个村十六岁以上,七十岁以下,不论男女,都能背诵《圣谕十六条》。”

李家声:“回钦差大人话,我们村的钱粮年年完清,没有半拖欠!”

孟雄忙低了说:“百姓忱颇,卑职不好泼冷啊!”陈廷敬心里不快,说:“我过后再同你切磋此事。先去看看龙亭吧。”

陈廷敬说:“知县,你们完钱粮的办法比建龙亭更好。朝廷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完钱粮。打仗是要钱的啊!”孟雄:“卑职把这个完钱粮的办法叫统筹。原打算等明年全县通行之后,再上报朝廷。而建龙亭不太繁琐,简单易行,已在全县推开了。”

李家声爬起来,低:“请钦差大人、老爷屈就寒舍小坐!”

陈廷敬不说话,只随李家声往里走。走过这大大的园,这才到了李家正堂。心想这李家真是奇怪,有钱人家通常都把园藏在后边儿,他家却门就是园了客堂,李家声恭请客人上座。下人低过来上茶,垂手退下。陈廷敬抿了茶,说:“李家声,你们老爷说,你自家钱建了龙亭,把皇上《圣谕十六条》刻成龙碑,本官听了很兴。”

孟雄领着陈廷敬走过村巷,忽见一大片宅院,心想这肯定就是李家了。果然见着位中年汉门来,跪伏在地上,叩首:“草民李家声拜见钦差大人跟县官老爷!”

杨乃文忙附和:“我们老爷平日暗访民间,布衣素,很得民心啊!”陈廷敬糊着了李家大院。刘景不经意回,见不远人家门开了,一个小孩闯了来,奇怪地看着外面。一个妇人忙追了来,抱着小孩慌忙往里跑,也不敢回。

李家声拱手:“草民我能安立命,乡亲们能和睦一家,都搭帮了《圣谕十六条》,它好比尧舜之法,必定光照千秋!”

陈廷敬早看这个村气象凋弊,并不显得富裕,便问:“怎么个由来?谁首先提来的?”

陈廷敬似乎饶有兴趣,说:“是吗?李家声,你背来我听听。”

陈廷敬觉着奇怪,问:“李家声,你怎么知本官姓陈?”

陈廷敬听了,不想随便多说什么,暂且敷衍着:“哦,是吗?”

陈廷敬回望望孟雄,孟雄忙说:“钦差大人,卑职正要禀报。这个村,全村钱粮都是由李家声代的,因此年年都不需要官府派人缴。”

孟雄:“回钦差大人,曲县已有三分之二的村实行了这个办法,下一步我想让全县各村都这个办法来。自从卑职到曲任职,银粮年年都是如期如数上缴。”

了李家大门,绕过萧墙,但见叠山凿池,佳木俯仰,楼榭掩隐,好生气派。池塘里结着冰,隐约可见残荷。想那夏秋时节,李家这园必定是江南胜景。李家声却连声:“寒舍简陋,真是委屈钦差大人了。”

“李家声免礼!”陈廷敬说罢回首四顾,居然没见一个人来观望。



李家声红了会儿脸,抓耳挠腮半日,摇晃脑背了起来:“钦差大人,草民这就背了。一、敦孝悌以重人。二、笃宗族以昭睦邻。三、和乡党以息争讼。四、重农桑以足衣。五、尚节俭以惜财用。六、隆学校以端士习。七、黜异端以崇正学。八、讲法律以儆愚顽。九、明礼让以厚风俗。十、务本业以定民志。十一、训弟以禁非为。十二、息诬告以全良善。十三、戒匿逃以免株连。十四、完钱粮以省科。十五、联保甲以弭盗贼。十六、解仇忿以重命。”

孟雄答话不对嘴:“卑职平日来,也不敢惊动百姓,这都是跟钦差大人您学的。”

孟雄说:“村里有个富裕人家,当家的叫李家声。他家独自钱,建了龙亭。”

杨乃文忘了规矩,急着在旁话:“庸书这个钱粮师爷当得最轻松,不像别的县,成天带着衙役走村串飞狗叫!”

李家声背诵完,讨赏似的望着陈廷敬笑。陈廷敬称赞几句,问:“圣谕说,完钱粮以省科,你们村的钱粮都如数完清了吗?”

倡议建龙亭的村,李家庄。”

陈廷敬顿时惊了,问:“怎么?已在全县推开了?你在疏请上不是说百姓有此愿望,奏请朝廷恩准吗?”

陈廷敬等随李家声往李家祠堂去。孟雄见陈廷敬脸不太好,心里甚是忐忑。他知朝廷没恩准,擅自建了龙亭,追究起来是要治罪的。

【1】【2】【3】【4】【5】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