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bu
24
既然是实用的世俗文化系统,当然就有能力rong合外来文化,变化自shen,自shen变化。
有意思的是,这zhong不断变化,到tou来却令人觉得是保持不变的。我想造成误会的是中国从秦始皇“书同文”以后的方块象形字几乎没有变。汉代的木简,我们今天读来没有困难,难免让人恍惚。
你们都知dao宋朝的李清照,她的丈夫赵明诚好骨董,李清照写《金石录后序》讲到战luan时如何保留收藏,说是插图多的书先丢,没有款识的古qi先丢,原则是留下文字最为重要。
读书人认为文字留下了,gen也就保住了。
不识字的中国老百姓也晓得“敬惜字纸”以前有字的纸是要集中在一起烧掉的,类似一zhong仪式,字,是有神xing的。记得听张光直先生说中国文字的发生是为通人神,是纵向的,西方文字是为传播,是横向的。
我想中国诗发生成熟得那样早,而且诗的地位最高,与中国字的通神作用有关吧。这样地对待文字,文字焉敢随便变化?
我们可以注意一下词,词的变化和新词很多。大ti说来,翻译佛经产生了很多的新词,像“佛”、“菩萨”、“罗汉”、“金刚”、“波罗mi”等等。
第二次是元杂剧,为了记录游牧民族带来的叠音,像“呼啦啦”、“hua溜溜”等等。有个朋友问我“乌七麻黑”怎么写,我说“乌七麻”大概是以前北方游牧民族带来的形容“黑”的词的音写,或者“七麻”是,加在“乌黑”当中,也许都是语音助词,总之多么多么“黑”就是了,将“乌”和“黑”写对,其他随便。
第三次仍然是为了适应外来文明,也就是近代。科学中化学名词最明显,生生造出许多化学元素的表音表义字,等于词。明末徐光启、李之藻那辈人翻译欧洲传来的数学天文知识,中国字词将将够,对付过去了。清末以后,捉襟见肘,说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反动”、“主任”、“主席”、“主观”、“传统”等等等等,都是外来语,直接从日本搬来的词形。鲁迅讲“拿来主义”他们那个时代,正是拼命拿来的时代。
25
我们看现在读书人的文章,外来的关键词不胜枚举,像什么“一元论”、“人dao”、“人权”、“人格”、“人生观”、“反映”、“原理”、“原则”、“典型”、“肯定”、“特别”、“直觉”、“自由”、“立场”、“民族”、“自然”、“作用”、“判断”、“局限”、“系统”、“表现”、“批评”、“制约”、“宗教”、“抽象”、“政策”、“美学”、“客观”、“思想”、“背景”、“相对”、“liu行”、“条件”、“现代”、“现实”、“理xing”、“假设”、“进化”、“教育”、“提供”、“极端”、“意志”、“意识”、“经验”、“解决”、“概念”、“认为”、“说明”、“论文”、“调节”、“jin张”大概有五百多个。
我知dao我再举下去,你们大概要疯了,而以上还只是从日文引进中文的几个例子,而且不包括直接译自西方的词,比如译自英文Engine的“引擎”Index的“引得”“引得”
后来被取自日文的“索引”代替了。
如果我们将引进的所有汉字形日文词剔除干净,一个现代的中国读书人几乎就不能写文章或说话了。
你们若有兴趣,不妨找上海辞书社编的《汉语外来词词典》来看看,一九八四年初版,收词相当谨慎。我的一本是一九八五年在湖南古丈县城的书店里买到,一边看一边笑。
26
从世俗本shen来讲,也是一直在变化的,不妨多看野史、笔记。
不过正史也可读出端倪,中国历代的皇家,大概有一半不是汉人。孟子就说周文王是“西夷之人”秦更被称为“戎狄”常说的唐,皇家的“李”姓,是李家人还没当皇帝时被恩赐的。这李家人生“虬髯”也就是卷mao连鬓胡子,不是蒙古人zhong,唐太宗死前嘱咐“丧葬当从汉制”生怕把他当胡人埋了。
陈寅恪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里的考证非常详细,你们有兴趣不妨读读,陈先生认为zhong族与文化是李唐一代史事的关键,实在是jing1明之论。
我去陕西看章怀太子墓,里面的bi画,画的多是胡人,这位高干子弟jiao的尽是外国朋友,更不要说皇家重用的军事大员安禄山是突厥人,史思明是波斯人。安禄山当时镇守的河北,通行胡语,因此有人去过了河北回来忧心忡忡,认为安禄山必反。
唐朝人段成式的《酉yang杂俎》,你们若有兴趣,拿来当闲书读,一天一小段,唐的世俗典故,物品来源,写得健朗。
也是唐朝人的崔令钦的《教坊记》,现在有残卷,里面记的当时唐chang安、洛yang的世俗生活,常有世俗幽默,又记下当年的曲名,音乐大bu分是外来的,本来的则专称“清乐”
27
我想唐代多诗,语句比后世的诗通俗,是因为新的音乐进来。
唐诗应该是唱的,所谓“装腔”类似填词,诗pei腔,ma上就能唱,liu布开来。
唐传奇里有一篇讲到王之涣与另外两个大诗人在酒楼喝酒,听到旁边有一帮伎女唱歌,于是打赌看唱谁的诗多。
我们觉得高雅的唐诗,其实很像现在世俗间的liu行歌曲、卡拉OK。
白居易到chang安,chang安的名士顾况调侃他说“chang安米贵,白居不易”意思是这里米不便宜,留下来难哪,这其实是说liu行歌曲的填词手竞争激烈。
白居易讲究自己的诗通俗易懂,传说他zuo了诗要去念给不识字的妇女小孩听,这简直就把通俗zuo了检验一切的标准了。
zuo诗,自己zuo朋友看就是了,为什么会引起生存竞争?看来唐朝的诗多商业行为的成分,不过商品质量非常高,伪劣品站不住脚。
唐代有两千多诗人的五万多首诗留下来,恐怕靠的是世俗的传唱。
唐的风采在灿烂张狂的世俗景观,这似乎可以解释唐为什么不产生哲学家,少思想家。
28
大而言之,周,秦,南北朝,隋唐,五代,元,清,皇家不是汉人。辛亥革命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若说的是恢复到明,明的朱家却是回族,这族谱保存在美国。
汉族zhongxing的纯粹,是很可怀疑的,经历了几千年的混杂,你我都很难说自己是纯粹的汉人。在座有不少华裔血统的人生连鬓胡须,这就是胡人的遗传,蒙古人zhong的是山羊胡子,上chun与下ba的胡须与鬓并不相连。
中国历代的战luan,中原人不断南迁。广东人说粤语是唐音,我看闽南语亦是古音,以这两个地区的语音读唐诗,都在韵上。
北方人读唐诗,声音其实不得jing1神,所以后来专有金代官家的“平水韵”来适应。mao泽东的诗词大bu分用的就是明清以来zuo近ti诗的平水韵。
所谓的北方话,应该是鲜卑语的变化,例如入声消失了。你想北方游牧民族骑在ma背上狂奔,入声音互相怎么会听得到?听不到岂不分dao扬镳,背dao而驰?入声音是会亡族灭zhong的。
内地说的普通话,台湾说的国语,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话。杭州在浙江,杭州话却是北方话。北宋南迁,首都汴梁也就是现在的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