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领导也是人 > 第五辑人品官品文品(2/4)

第五辑人品官品文品(2/4)

这就是冯伟林历史文化大散文的意义之所在。他不是简单复述前人旧事,是立足当下,观照历史,拷问现实,追索人生价值。伟林用他气回的文字和振聋发聩的拷问,重重扣击着我的灵魂,我起伏的心无法平静。我庸俗的心确已太久太

一副刚威猛的样。伟林字字落在实,句句饱赤诚,通过时刻萦绕于心的古圣先贤,和盘托自己对历史对现实对人生的独特悟和理解。在我看来,伟林的历史文化大散文,着笔是历史,着却是当下。这也是中国读书人的老传统。陈昂登幽州台,念天地之悠悠,真正念的是人生之微不足。刘禹锡对着浩瀚长江,叹人世几回伤往事,真正伤的是时事时人。辛弃疾不堪落风雨,惜长怕开早,真正怕的是国事一误再误,自己倍受冷落,报国无门,有劲使不上。昨天已然逝去,伟林频频回望,是想清今天自己到底站在哪里,明日又将去向何方。在伟林笔下,历史是过去,也是现在。历史人是他人,也是他本人。诚然,世易时移,江山更替,代有才人,伟林已经不可能像左宗棠,弓开霹雳,箭鸣饿鸱,收拾河山酬壮志;不可能像谭嗣同,横刀向天,血荐轩辕,召后起图将来;不可能像蔡松坡,剑南天,鼓震燕地,怒吼声起,彻底粉碎袁贼帝王梦。那到底是渐行渐远的旧时岁月,平戎万里本是真儒事。如今属承平时期,无须伟林这样的真儒去平戎,他是在借英雄豪气,一洗儒生酸,勇敢挑起建设国家造福人民的崇使命。伟林正是将先贤的英雄气,内化为自己行动的动力,才总是那么富有血和激情,乐于阅读,勤于写作,勇于实践,成为卓有成就的好作家,成为独建树的建设者和理者,广为人称

在伟林先生历史文化系列作品中,我最欣赏的是其追慕湖南先贤的豪情散文。一个半世纪以来,湖湘大地为什么会现那么多响当当的风云人?一方土养一方人,湖南山奇险,楚风炙,人刚烈,男儿多自,满腔都是国志。国当报国,当以天下为己任。何以报国?一句话:经世致用。只有经世致用,才能有用之才,成有用之事,振兴泱泱华夏。湖南人不作酸文,不唱柔曲,不说话,不细活。不搞小动作,要搞就搞大动作。不壳动,要。敢为人先,敢担责任,骂娘就骂朝天娘。味都与人不同,吃得酸,墙敢钻;吃得辣,天不怕;吃得咸,霸得蛮;吃得苦,过得古。想想就知,喜吃酸辣咸苦的湖南汉冯伟林,要他拿着国家薪,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或到遛遛鸟,钓钓鱼,看看戏,摸摸牌,唱唱OK,玩腻了再风雪月,写些小女文或小男闲文,附庸附庸风雅,恐怕打死他都不。要实事大事,为国家为人民效劳。要作就作浩豪文,尽抒中报国之情。瞧瞧伟林笔下的湖南人,又哪个不是伟丈夫人中杰?王夫之国难当之际,化文采为剑光,自拉队伍抗清,偏往石上碰,国破家亡后,威武不屈,贫贱不移,一心崇尚实学,苦读寒冬,疾书酷暑,终成一代思想文化大师。陶澍设立悦生堂,捐俸救灾,督办漕粮,改革盐务,创办海运,整饬吏治,所务样样都是利国利民利官利商的实业。郭嵩焘制止私盐,清缴欠款,使西方,打理洋务,在清廷与洋人之间斡旋,为国事呕心沥血,尽职尽责。魏源睁看世界,倡导师夷之技以制夷,作《海国图志》,编《皇朝经世文编》,大兴经世之学。湖湘先辈的血在伟林上燃烧着,他一方面慷慨著文,用先辈伟业激励心中国情,一方面踏踏实实事,以许国,实业兴,用实际行动实现一生报国志。

最能展现伟林先生报国大志的,我觉得是他的《书生报国》。在这篇堪称作者代表作的宏文里,伟林墨重彩,叙述了大英雄黄兴投笔从戎,缔造中华民国的惊天大业。书香世家的黄兴在长沙城南书院苦读时,清王朝已风雨飘摇,国势颓危。黄兴坐不住了,离湘赴鄂,受张之选派,留学日本,与孙中山一起创立同盟会,投笔握枪,开始推翻清王朝的戎生涯。在孙中山亡他国之际,黄兴毅然回国,置生死于度外,策动钦州起义、防城起义,震惊中外。领导黄岗起义时,亲率敢死队,攻总督署。武昌起义爆发,黄兴亲临前线,以中华民国政府战时总司令份指挥战斗,掀起全国反清复国大,一举结束了清王朝三百年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难能可贵的是,黄兴并不仅仅想着排满反清,个草莽英雄,他要建立民主共和,改变人治传统,走向科学民主和法治,从制度上确保国家长治久安。英雄的创举染着伟林,他一次次走长沙近郊黄兴故居,徘徊复徘徊,"害怕失去黄兴和那个时代带给我的神力量,害怕失去那份激情和勇气"。总觉得"红尘,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无所适从,是忙忙碌碌,是平庸和痛苦"。伟林于是禁不住大声发问:"读书人啊,还有万丈雄心吗?拿什么来报效我的祖国!"

【1】【2】【3】【4】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