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该是侦探,既是作家,什么细节都不清楚?当然都得写下来。”
记得有几个星期我都在小录音机里听他的同一支歌,没有换过,写着一个中篇小说。一般情况下我都会有卡住的时候,可写这个中篇,我一路写到尾,非常顺手。读过那篇小说的人对我说,你的小说太沉重,你的小说里的人都围着一个转圈,找不到
。哎呀,小说不能这么写,人无缘无故的分开,没有那样的无可挽回的
情!也没有那样的病态,不正常,非要
朝下吊着与自己过不去。对那些议论,我不置可否,但那些人都说对了一
,就是情调低徊,忧怨悲恨。那就是阿难音乐。这是我写作的秘密,我要瓦格纳式的宏大,就听“帕西法尔”我想学拉赫
尼索夫的优雅,就听“
格尼尼十八变奏”
我的发,都会带着一
清新的芳香,蝴蝶飞绕在
前
后。那时每天参加这个集会那个集会,不然就搭上汽车或爬上火车,江南江北无限河山都在我孤独的路上。那时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在任何环境都可以写诗写日记写小说,每天要写几千字。
我总是拒绝承认作家受外界环境影响,这不是真实情况,至少我必须坦白有几篇我认为不是太差的小说,是受阿难音乐影响。以至于我的语言也义无反顾地去掉贵、优
和伪博学的生涩,追求简洁、明了、有张力弹
。同行的玩文字,大家一起玩得拐弯抹角,令人生厌。阿难的音乐算得上我艰难的写作生涯里难得的灵
,无形中给我铺了一条结实的轨
,不
失败到何
地步,我都不会屈服。虽然这些年没有新的录音,听得少了,可是隔一段时间总要翻
来,尤其在清晨醒来和晚上临睡时刻,万籁俱静,听他的歌声,如最亲的人坐在
边娓娓
来,多少年了,
觉依然
烈。
“有没有不是我的事,反正没有照片,侦探行不下去。即使他在我对面,我也认不
。还是让我写个游记了事。”
我打开手提电脑,上电话线,直接上网,奔约定的聊天室里,找苏菲。这儿与香港时差两个半小时,她那里应该不到十
,还不晚,否则她会骂我。如我预料的,苏菲已经先我而到网上了,她说她一直在等我“在哪里鬼混?还不
漂亮的脸
来!”
她问“找到阿难了?”
我很少把他的音乐介绍给朋友和同行,当别人提及,我而已。只有和苏菲
谈时,我努力找
能
中要害的三言两语,这才发现把音乐
受说清楚,本不是容易的事。说实话,我还是想从她那里听到一些关于阿难的事,毕竟以前我和他的音乐有那样一段缘,可她好像也在努力找词,似乎语言用来说人是笨拙的工
。
有一天我在阿难的歌声中写作。一个有霜的拂晓,已经淹到门外,城里所有的河
挤满船,他们准备逃离,我看见一个人的大衣挂破,在冷风中伫立,
漫过这人的鞋
,膝盖,大
,
盖住他的
。这人就是我的邻居,因为同
恋被判了长期徒刑,他
了江,死了。那几页
动的方块字,有朝
的静谧沉着。
听什么类型的音乐,跟我们的内心有关。
我明白她真有恼火了:我不是一件顺手的工
,就像我拒绝在印度用手机一样,我就怕她时时可以逮住我,受她二十四小时指派,我带上超薄便携电脑已是累赘,但还得带上,因为我和她之间必须有一个方便的通讯联系,我也可写作,并查询国内的邮件,好
理事务
“你怎么知我有他照片?”
“这我可能已经
清。”
“好。你若写得快,我这边现在就上网页:阿难本生,文艺栏条。”
“什么细节?”
“让游记见鬼吧!我想想办法,小心梦里挨揍。”
“他可能真在印度,两个月前,他在此地演。我找到演
地
,没用,无人知
他在哪里。我是你的侦探吗?”
磁带正好到,阿难的歌声消失。好吧,我想,亲
的苏菲,该是我们俩说清楚的时候了。
“我怀疑你会不会登?”我对这个传媒女王的遁词有
不耐烦了,决定直奔主题:“我找到看过他在这里表演的人,但是认不准。我可不是跟你玩的。你要细节,那好,你有他照片吧,我至今为止所见的他的照片,觉得都不对劲,
觉都不是他,你有他的近照,传给我!”
从此以后,我不再和人谈论阿难的音乐,冥冥中到他的平和实际上非常危险。直到遇到苏菲之后,才心静地说阿难。苏菲是个例外,她的衣服永远有茉莉幽幽的香气。她姓
,中文名字叫书剑,在香港没有太多的框框条条约束人,反而比国内的同行能沟通。
“他嚼掉的香糖,最后
在哪个女人
上,都告诉我。”
“婢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