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熊听到红颜不能相见,大失所望。只得与二哥约定后会之法,且告辞回去。如此等了半月,始终未得其便。吴三桂倒疑心起来,反促儿
回京,说是"咱们父
难得一聚,你不愿离去,我自然
喜。奈何此地不宜久留,久留则朝廷必然起疑。当年皇上把你留在京城陪读,又把格格嫁
咱家,表面是信任,骨
里却是猜忌,要扣你为质,挟制于我;这次许你南下,焉知没有试探之意,你只
耽搁不去,那是将这许多年的小心都枉费了。"
不知不觉,腊尽回,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如此一连三日,建宁冷看着,也不说什么,到了第四晚,却撵着吴应熊往绿腰房里去,吴应熊反不好意思,捱炕沿儿坐着,待走不走,待歇不歇的,说不
什么。
建宁叹:"我知
你心里的意思,怕我胡思『
』想,又翻起旧账来。你在路上这些日
,我每天看着小青,惦记着你的平安,就想着,枪炮无
,你可千万别遇上『
』党
人什么的;那时候,可就只剩下吴青这一
骨血了。这么一想,看在孩
份儿上,就什么气都没有了,就只是替你担心。我在佛前许过愿,只要你平平安安回来,什么事我都不计较。你回来这些天,我且不提这些,就是想让你静心想想,今后怎么打算?如今看你也是个没主意的,只好替你拿主意了,咱们呀,从前怎么样儿,往后还是怎么样儿吧。"
这样想着,绿腰一将对吴应熊的怨转移到对建宁的恨上来,觉得自己今天的
境都是因为建宁所至。虽然额驸从前说过不能给自己名份,但那是在府外
的时候,如今自己
了府,自己为自己挣到了名份,额驸反倒疏远起来,自然是因为查觉到建宁暗藏凶心的缘故。不然,为什么额驸表面上言笑晏晏,却时时
『
』
抑郁之『
』呢?
一时额驸府仿如又回到从前一妻一妾的格局,表面上倒也相安。既有时吴应熊闷闷不乐,书房独寝,建宁也并不追问底,只一心照着汉人贤女传的三从四德
起,便如学
诗的一般,从
学起
人妻
的规矩来。常来府里的那些公
王孙见了,都赞叹公主贤德,又艳羡吴应熊治家有
。惟有吴应熊心中却自有一段固执念
,每每垂首不乐,只是无人倾诉。
吴应熊到了这个地步,哪里还有话说,惟有诺诺应承而已。当下别过建宁,遂往绿腰房里歇了一晚,次日一早仍往建宁房里来请安。
"永历在缅,李定国、白文选等分住三宣六孟艮一带,借永历以鼓『惑』众心,倘不乘胜大举
缅,以净
株,万一此辈复整败众,窥我边防,兵到则彼退藏,兵撤则彼复扰,此其患在门
。土司反复无定,惟利是趋,如我兵不动,逆党假永历以号召内外诸蛮,万一如前日元江之事,一被煽『惑』,遍地蜂起,此其患在肘腋。投诚官兵虽已安『
』,然革面尚未革心,永历在缅,于中岂无系念,万一边关有警,若辈生心,此其患在腠理。今滇中兵
云集,粮草取之民间,勿论各省饷运愆期,即到滇召买,民室方如悬罄,市中米价日增,公私
困,措粮之难如此。召买粮草,民间必须搬运
纳,年年召买,岁岁输将,民力尽于官粮,耕作荒于南亩,人无生趣,势必逃亡,
之不存,『
』将焉附?培养之艰又如此。臣用是彻底筹划,惟有及时
兵,早收全局,诚使外孽一净,则边境无伺隙之虑,土司无簧『惑』之端,降人无观望之志,地方稍得苏息,民力略可宽纾,一举而数利存焉。窃谓求时之方,计在于此。"
顺治命司仪当朝念了吴
吴应熊无奈,只得向二哥说自己收买了平西王的信差,可以趁他送信给缅王时一同境,不过自己不便同往。二哥早知吴应熊
份有异,非富则贵,并不
究,抱拳说:"有劳应公
谋此良策。老二这一去,也没打算再
来,就留在皇上
边效力也罢,不知应公
可有什么
信儿带与明姑娘?"
如此了几次,吴应熊只得实说来的时候答应替朋友押运一批货
缅,如今双方罢战,严防谨守,难以
接,倒不好就回去的。官差办事或行军夹带私货赚外快原是军中常事,吴三桂向来知
儿
不擅这些经营之
,只当在京中居住日久,难免耳濡目染,不疑有他,反
主意说,这也好办,我与缅人尚有书信往来,就让信使把货带
境也是一样的。你派个妥当人跟着,把货
送到地方就是。不过你却不可
去,倘若走漏风声,被他们擒了扣下却是大事。旁的人纵然有些差错,我慢慢地疏通着,总会解决。
自从顺治准了洪承畴之奏,令清兵暂停缅,罢战养息,滇边遂得一年安靖。次年四月,
上奏,计算云南一省每岁俸饷达九百余万,建议清兵还京,并裁绿旗兵两万。洪承畴、吴应熊等也都上书附议,请求息兵戈,减赋税,使黎民安居,百业复兴。吴三桂知悉后,上了一本著名的"三患二难疏":
绿腰没有看错。吴应熊心里的确很抑郁。这次南下,他本来满心以为会见到明红颜一面。岂知到了云南才知,父亲的军队与缅人势同
火,虽然奉旨暂停征战,却也列阵以待,虎视眈眈;而缅人外惧清军兵势,内忌永历余威,遂实行画地为牢之策,内外隔绝,消息不通,竟比战『
』时防范更
。
二哥先他一步到达,已经与朝廷取得联系,当下便一一告诉:"这缅地如今便和铜墙铁一般,既难
,亦难
。明姑娘飞鸽传书,说她每天保护在皇上左右,又要督促亲兵护卫队,又要与缅人周旋,轻易不敢离开,倘若冒险
来与我们相会,只怕再难回去;我们要想送粮草
去,也须得等些时日,或是边防松懈,装作贸易商
混
,或逢大小战事,趁『
』攻
。总之一时三刻是办不成的。"
吴应熊垂首沉思半晌,虽有万语千言,却无一句可转托第三人代告。满腹酸楚,恨不得这便随二哥一同境,从此留在明红颜
边,永不回京。转念想当真这般莽撞行事,父亲必定以为自己被扣为质,倘若发兵讨伐,岂不有违明红颜为永历朝廷争取时间、休养生息之本愿?遂只得
接了货
,亲自送到缅境驿栈,依依别去。
当着建宁的面,自始至终不曾同自己谈一语,连一个对视的
神也没有,就只是抱着儿
逗
亲
,又是何等无情!想来这自然不是他的本意,只为惧于格格之威,方不得不如此。他冷落自己,是为了消除建宁的妒心,怕建宁对自己不利才不得不忍辱负重的;他疼惜儿
,其实就是在疼惜自己,借着对儿
的
抚来间接传递与自己的亲
。
因此一番奔波,吴应熊回至京城,满心里俱是辛酸失落,见到绿腰母,更觉错愕,哪里还有心情周旋安抚。既见建宁一切安排得妥当,况且本已理亏心虚,便都听之任之,不加置否。每日虽与绿腰早晚碰面,也不多
寒暄,只照旧一早上朝,各
寻亲访友,替父亲送些土仪给故旧同僚,闲时问问吴青功课便罢。